阅读历史 |

第127章 小型掠食者的捕杀策略不同于… (第1/2页)

加入书签

“史前掠食者在捕杀唾手可得的猎物,或者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下捕杀的猎物,一旦遇上,就不会轻易放手,它们总喜欢悄悄的埋伏在猎物附近,能够看到的地方,观察猎物的一举一动!”筆趣庫

“在没有猎杀把握之前,史前掠食者一般不会选择轻易动手,如果猎物体型足够大,相当于它们自身体重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数量非常多,它们会小心翼翼!”

“但换句话来说,要是猎物体型非常小,它们捕猎的战术就会完全不同,这时,它们会不管不顾,径直冲上前去打败猎物,它们在进攻的时候,可不会去管猎物的体型大小,或者力量薄弱,潜在的本能意识告诉它们,只要我能猎杀你,或者力量要比你更加强大,我就能打败你,迅速的摧毁你的所有防御,彻底摆上啃食的餐桌!”

和现代所有食肉动物一样,史前掠食者作为现代动物演变进化的开山鼻祖,它们的生活方式,捕食策略,行为特征,以及狩猎技巧,都跟现代食肉动物类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史前掠食者,无论是体型大小,单独外出,还是集体作战捕杀猎物,总喜欢在夜间出没。

也许会适当的游走于开阔的平原上,郁郁葱葱的山谷间,泛滥成灾的沼泽地带,或者是茂密的森林中。

只要有猎物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它们伺机出没的身影。

夜间外出觅食,对史前掠食者来说,是一个捕猎绝佳的好时机。

因为在夜间,尤其是在茂密的森林里,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几乎遮盖了所有月光,周围光线极其昏暗。

蜥脚类恐龙,和一些长颈恐龙,植食性恐龙在夜间,茂密的森林里活动,寻找高大的,或是低矮的植物进食,或者是休息睡觉,或是集体迁移,视力非常低下,除了脚下,双眼几乎看不到周围任何东西。

掠食者就埋伏在附近,它们成了倒霉的瞎子,根本毫无察觉。

一旦猎物不知道掠食者就埋伏在它们途径的小路上,食草恐龙很容易遭到掠食者的突然袭击。

最终沦为猎物。

要是被偷袭的食草恐龙体型足够大,是掠食者体型的好几倍,或是几十倍,掠食者短时间内,或许不能放倒猎物。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但如果掠食者的数量足够多,那么无论食草恐龙的体型有多么庞大,依旧必死无疑。

出没在夜间茂密森林中的大型捕食者,捕杀近在咫尺的猎物时,发现猎物采取群居生活,集体活动,共同觅食,数量规模庞大,可能只会捕杀一头年老的,虚弱的,或者是体型比较小的猎物,至少是在自己能够捕杀的前提下,才会选择动手。

至于像巨大的蜥脚类恐龙,体长超过几十米,重达几十吨的巨无霸,它们就算发现了,不在自己能力捕杀的范围下,会立马选择掉头远离。

这种做法,并不是惧怕,而是大型捕食者很聪明,也很实在,明知道猎物的体型非常庞大,足足超过自身体重的好几倍,甚至许多倍,自己去招惹这种大块头,无疑是自讨苦吃,给它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贸然去攻击,以卵击石的做法,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到时候,雄赳赳,气昂昂,径直的冲上前去,在旷日持久的打斗中,没有放倒猎物,反而还会被体型庞大的猎物所伤,甚至重伤致死,这就显得有些得不尝失。

所以,鉴于这种情况,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大型捕食者在茂密的森林中捕杀猎物的时候,遇上大型猎物,它们通常选择的做法,就是掉头远离。

它们绝对不敢攻击体型庞大的猎物,尤其是长颈恐龙,或者是巨型的蜥脚类恐龙,那简直就是自杀,它们会被这种巨无霸轻而易举的击败。

但换句话来说,要是一大群小型的掠食者,夜间在茂密的森林中捕杀猎物,情况就会略有不同,这时,小型掠食者就会充分的发挥出它们的优势,和大型捕食者不一样的是,小型掠食者的体型非常小,但是数量非常多,它们栖息在茂密的森林里,采取群居生活,协同作战,共同捕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