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八大员 (第2/2页)

加入书签

“我知道了,你这样整理好物品,然后我这便再带人来,不过材料要先买好。”

“这砖头,瓷砖,木材,石砾,水泥等建材花费预计要二百出头,加上人工费用就总共要二百三十,你看这价格能接受吗?”

“二百三啊,这价格没问题,我相信杨师傅的手艺!”

叶青安听了价格后,便知道自己之前想差了,这时期的物价比他想的远远要低!

至于人工费用,一个人一天差不多一块多工钱,人多点也用不了一周就能提前完成装修了。

于是叶青安让杨师傅叫多点人来干活,工钱他出,这样也就加快进度,杨师傅自然是乐意了。

谈妥好,叶青安直接给了杨师傅全款。

杨师傅收下了定金后,跟叶青安约好了时间,便离开了四合院。

“唉,忘了这茬了。”

叶青安拍了拍脑壳,他忘记了在秘境空间建房子的事情。

不过材料倒是简单多了,可关键问题是他不会建房子啊,难道他要去学建房子不成?x33

呃,好像也不用,空间秘境四季常温,无风无雨的,在里面丟张床就行了。

“唉,我脑壳疼啊!惯性思维把自己个困住了。”

叶青安接下来计划去那些回收站逛一逛,淘一淘一些二手家具了,或者说,淘宝。

这些家具是真的宝贝,各种古董名贵的花梨木家具,后世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这会他们当柴火烧。

叶青安决定多囤点这些货,积年之家有余粮!

叶青安觉得这个时期最好的岗位,不是什么八大员,而是“废品回收员”,也就通常人们说的“垃圾佬”。

古董,字画,家具等等,他们这些人收到手软,闷声发大财,他们这才是这年代捡漏的大户!

再说一下这时候的八大员。

“手风琴拉得欢,现在表演八大员。八大员不简单,哪位同志也离不了咱……”

这是一首流行于60年代的老歌《歌唱光荣的八大员》,由晨耕作曲、洪源作词。这首歌曲的词曲比较简单,曾经在全国各地风靡一时,许多50后、60后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

这首老歌里提到了当时非常吃香的8种职业即八大员,分别是:售货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理发员、放映员、炊事员、文工团员。其实,“八大员”是一种泛指,所有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都可归入这一行列。

八大员为什么这么吃香呢?

首先来看售货员。

那时候,不管是城里的商店还是农村的供销社,都属于国营企业,带有垄断性质,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在商店或供销社上班的售货员,无论是工资还是福利,都比一般的工厂职工好处一大截,是妥妥的“金饭碗”。

不仅如此,售货员“近水楼台先得月”,还能够买到别人钻破脑袋都难以买到的紧俏商品,比如白糖、自行车、布匹等,着实让人羡慕。x33

接着来看驾驶员。

在60、70年代,社会上的汽车极为罕见,往往整座县城都只有十几辆汽车。驾驶员屈指可数,自然是奇货可居了。

驾驶员见多识广,经常出远门,能够帮别人带回本地买不到的东西,在当地人缘很好,办点什么私人事情几乎都是一路绿灯。有的驾驶员给县领导开车,狐假虎威之下,比乡长、区长还威风呢。

下面是邮递员。

那时候,通讯还很落后,电话极为罕见,老百姓的交流主要依靠书信。邮递员负责传递信件,是大家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非常受人们的尊敬。

邮递员是国营企业的正式职工,工资较高,工作稳定,一个邮递员的工资就可以养活全家人。邮递员穿上统一的制服,人手一辆凤凰(永久)牌自行车,非常气派,让人羡慕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