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章、武夷山 (第2/2页)

加入书签

如此高效的交通方式,让马速心情十分愉悦。好似回到了前世,远途有飞机、高铁,近程有汽车,快速交通大幅度扩大了出行范围。如今虽仅他一人如此,但生活方式,将会因此而产生巨大改变。也可大胆实施许多构想,而无需担心天空皇帝远,管理半径的问题。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势很有特点。由于地壳运动所有山峰都向西倾斜,整座山的峰岩如伸展出去的玉宇琼楼。斜覆的巨大岩石,形成凌空高悬的崖洞。

古人有总结此山有三异:

“凡山多杂石仁辛成峰,兹山一石一峰,千仞无纤土,松竹蒙茸,沿石而生,一异也;他山山水各为区,此则石根壁笋,各浸水中,看山不用杖,而用舟,二异也;凡山成排列,或分到处,此则峰溪相环,九折万状,山前以山岩为廓,山后同前山为障,远不半舍,往复无穷,三异也。如此秀美奇异之景,有山有水,山水依伴,互为映衬,实为人间之福地,也正是神仙道士,向往寻觅炼养的佳境。”

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的山水格局和优美的环境,自然吸引了高人雅士、文臣武将来到在山里游览、隐居、著述、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渐渐将这里打造成了三教名山。

早在秦汉以来武夷山中企求成仙的炼士,就选择这里的洞天修真炼养。身处高高洞崖,仰观日月星辰,俯视山川大地,听鸟鸣猿啼,采天地大气,夺日月精华,实为人间仙境。

晋唐时,道士在武夷山洞室中构筑观院,将人工的斧凿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最有代表性的是九曲溪之一曲云虚洞内的“仙女梳妆楼”,八曲鼓楼洞内的“楠木楼”等。

唐朝山中观宇建筑有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崖洞容纳不下规模大的殿宇,于是观宇就建到了川地上。唐天宝年间所建造的“天宝殿”、南唐保大年间所建的“会仙观”、“仙君庙”等均建在九曲溪之一曲的睛川上。

宋朝及以后,则是武夷山道教鼎盛时期,这时期山中宫观崔鬼,道观林立。新建和修建的道观,有文字记载就达27座。前临溪流,背倚秀峰,沃野碧川,巧构林立,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规模最大的冲佑观(又称武夷宫),也是在宋明两代重建,并在宋王朝称之为六大名观之一。

更有以奇石如楼,水鸣如鼓而闻名的鼓楼洞发生的故事。前世资料明万历十一年(1583),长乐人陈省,曾入鼓楼洞观阅楠木楼。万历庚申(1620)夏,大风雨中当地多人见楠木楼从鼓楼洞中飞出,越三仰峰而去。

这或许是诸多记载修真者的文字之一吧。

奇异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美丽动人的神仙故事、古往今来众多的神仙道士、高人隐逸留下的人文景观,使武夷山以“洞天仙府”的资格跻身于道教的洞天福地之列。称’‘第十六升真元化之洞天”。x33

马速突破到宗师后,更加体会到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的至理。原本就就计划中的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现更是有必要去注意游览、体会。

近6年时间,马速都龟缩在西溪湿地书院里,这次再次外出游历,终于解放了他的天性。潇洒地游荡在武夷山山山水水之间,感悟自然的同时,每天晚上到不同的道观借阅各种典籍。

难得有几天悠闲惬意的日子,宗师修为也更加巩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