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萧抱珍 (第2/2页)

加入书签

登山过程中,马速无聊中,开始猜想,愚公移山,可能是修真者的手笔。只不过后人无法理解,才有了这样的故事,并给王屋山,又增添了几分凝重而神秘的色彩。

古人崇信天圆地方。王屋山主峰天坛峰为方山地貌,于是道家认为这里是与上天沟通的最佳场所。故轩辕黄帝要到这里设坛祭天,历代朝廷也来济源“岳渎同祭”。

天坛峰顶现在已很是繁华,有南天门、三清殿、虚皇殿、玉皇殿等。唐代又在二级台地,建了玉皇殿,旁边有御爱松、黄帝更衣亭。

马速登顶后,暂时没去道观拜访。找到一安静的悬崖边,盘膝而坐,细细感受道教圣地的修行氛围。

一个晚上修炼下来,或许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先天之境,居然再度巩固了几分。尤其是精神力,强化了不少。

避开早课时间,马速开始逐一拜访各个道观,请求借阅道藏。

王屋山的道观众多,出阳台宫沿途便小庙不断,有山神庙、燕罗子祠、愚公洞、龙王庙、包公庙等。

在垂珠峰下建的迎恩宫、华盖峰不老泉、白果树旁设广生老母殿,寓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三官岭下的中岩台,是王屋山三宫之首的紫微宫,司马承祯早年自称中岩道士,建筑规制、祭祀神灵一如阳台宫无异。

远尘沟十方院,相传轩辕黄帝、浮丘公、王子晋、老子李耳、商山四皓、道君张良等都曾留住,千年白皮松下的司马承祯写经洞。x33

这是庙观林立的人界,人们纪念的地方。

马速在王屋山盘桓了十天,拜访了二十座道观,浏览了2000多本之前没有看过的典籍。

心满意足,下得山来,马速继续东行。

这天,路过卫辉路卫州(卫辉市),马速突然想起一个道家奇人,当即去了城东,寻找“太一道”的茅庵。

他知道太一道擅长救治病人,问了几人,便打听到了具体地方。

到了地方,果然见道观其实就是几间茅草房。但小院前,还有不少病患百姓正排队侯医。马速给门口小道士递上了拜帖,便退后一步,站在小院门侧,静静等待。

马速对这样忧心忧民的道家,还是非常佩服。虽道教强调清静无为,但也还是有很多流派,入世救苦救难,也是一种修行。

求医队伍陆续减少,约半个时辰,小道士招呼马速进来。只见一耄耋年龄的白须道人迎上前来。

“老道元升有礼了,让小友久等。”

“贫道马速,经重阳真人举荐,冒昧来访。”元升便是萧抱珍的号。马速这时突然反应过来,来到这个世界,就基本上是独自一人,还是沿袭现代的习俗。入世以来,也没来得及给自己取字号,每次自我介绍时,总有点格格不入。

一边应酬着老道人,一边转动心思,给自己取一个道号。瞬间,他想到了庄子的一句“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