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3配合 (第2/2页)

加入书签

在简单的说明了来意之后,小心谨慎的香兰没有让沈清辞进来,而是先否认了家里有这么个人,再关门转头向屋里的王宝琴说明了情况,确定了沈清辞的身份,这才将她放了进来。

在这里,沈清辞只说是王宝琴的妹妹,有人给她带了消息,才特意寻来的。

许是因为对王宝琴的那一份同病相怜的经历,婆孙俩对王宝琴照顾得很是妥帖。

听到是沈清辞来了,王宝琴直接迎了出来。

“青青!”

才一照面,王宝琴就红了眼眶。

虽然她也曾流落青楼,但面对的都是为了叫她屈服的老鸨的打骂,还未曾叫她被外男欺负了去。

可今日……若林云峥再晚上半步……

至今王宝琴都如惊弓之鸟,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直到再看到沈清辞。

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人才终于给了她安全和踏实的感觉。

沈清辞回抱住了她,柔声哄道:“没事了,都没事了。”

王宝琴靠在沈清辞肩头泪如雨下。

等她宣泄够了,沈清辞才懊恼道:“对不起,若不是你为了帮我,也不至于被他算计了去。”

“早知道……”

就算冒着被姚清阮识破的风险,也不能叫王宝琴遇险。

然而,王宝琴却摇了摇头,一点儿也没怪罪沈清辞的意思。

“不怪你,那天在宜兴院,我就感觉的到他看着我的眼神不对劲了,我只是没想到,他竟然会这么明目张胆……他既是盯上我了,就算没有今天,也会在别处想办法。”

“还是我运气好,遇到了郡王。”

说到这里,王宝琴突然从沈清辞肩上离开,她紧张道:“对了,他没事吧?”

王宝琴多少也听说过林云峥的性子,生怕他一个冲动闯出祸事来。

就算他身份再尊贵,但姚家在这云城就是地头蛇。

王宝琴虽不懂朝政,但并非不懂这些世家之间的“人情世故”。bigétν

为了让王宝琴宽心,沈清辞拍了拍她肩膀,故作轻松道:“放心吧,他不但没事,还顺手阉了那混账,算是为民除恶。”

听到这话,王宝莹蓦地一怔。

还没等她回过神来,却突然听到哐当一声脆响。

两人循声看去,才见打热水回来的香兰脸色惨白的站在门口。

她手上的瓷盆已经掉在了地上,刚打过来的一盆水也洒了到处都是。

而她却像浑然不觉似得,只怔怔的看着沈清辞,唇瓣颤抖道:“姑娘刚刚说什么?”

她才进门,只来得及听到最后一句。

看到她这模样,沈清辞心底也是一酸,她宽慰道:“姚文柏被阉了,以后不能再祸害其他姑娘了。”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以后一定会有人还那些被害的姐妹们一个公道。”

话音才落,香兰浑身一震,她倒退了一步,突然一个趔趄直接捂住了脸颊蹲在了地上,

泪水顺着她的指缝流了下来。

不知道是因为哭得太狠,还是因为恨极,她浑身都止不住的颤抖。

王宝琴走上前去,蹲下身子将她抱住,像刚刚沈清辞对她说的那般。

“没事了,都没事了。”

“以后大家都会好好的。”

说着,王宝琴自己倒是控制不住,又抱着香兰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回。

等哭过之后,两人情绪明显好了许多。

香兰擦干了眼泪,甚至连瓷盆都顾不上捡,转头就要跑去将这个消息告诉住在东屋的祖母。

王宝琴自己去打了热水过来,梳洗过后,就拉着沈清辞坐在床边说体己话。

沈清辞就在这小院里住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都过得格外平静。

沈清辞每日围炉煮茶,听风看落雪,小山村仿似与世隔绝了一般。

这里的静谧同云州城内外的山雨欲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转眼就过了三天。

这天早上,沈清辞正拿着一盒药粉琢磨,就听到刚从外面采药回来的香兰惊呼道:“打仗了!外面打仗了!”

不知道是因为受了惊吓和打击太过,还是因风寒所致,这几日王宝琴的身子和精神眼看着一日比一日的萎靡了起来。

最近的赤脚大夫在十里外的小镇上。

沈清辞原是想叫林福悄悄去抓了药来,却被王宝琴一口拒绝了,因为当初林云峥叫人送她过来的时候,特意叮嘱了她一定要小心隐藏行踪,一旦暴露容易引来杀身之祸,她怕跟外界有了牵扯,叫人寻上了门来连累沈清辞。

所以说什么也不肯去叫大夫,更不许别人去找大夫抓药。

平时不大爱出门的香兰看不下去,一早就提着篮子出了门,原是想去后山替王宝琴采些草药来,没曾想走在路上就听到村民到处都在惊呼。

“外面打仗了!”

香兰哪里还顾得上草药,直接提着篮子一口气跑了回来。

“祖母,两位姑娘,外面打仗了,大家都跑到后山上躲起来了,咱们也快逃吧!”

因跑得太急,她说话都是气喘吁吁的。

沈清辞压下紧张,好奇问道:“可有听说是哪里打仗了?”

香兰大喘着气,点了点头道:“据说是千窟岭的土匪们杀下山了,正好遇到了朝廷派来剿匪的军队,那些匪寇被撵着朝云州城的方向退去,想来很快就要到咱们这里了。”

沈清辞拿着药粉盒子的手一顿。

虽然时间对上了,但又跟她之前预料的有些许不同。

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且,这么大的事情,林福那边居然没有递消息给她。

正想着,刚刚被香兰关上的院门突然被人一掌拍开。

“姑娘,快随我速速离开。”

林福肩上中了一箭,箭头尚未拔出,此时还在不断的往外渗着血水。

那殷红的血迹滴了一路,直将莹白的雪地染上了点点红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