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章、融合 (第2/2页)

加入书签

看着两兄弟热泪盈眶的样子,马速担心他们父亲、兄长和母亲的悲惨经历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智,便又一字一句强调道:

“我不愿意看到你们兄弟俩,一辈子活在仇恨之中。这个世界很大,不光有华夏文明圈的南宋、金国、西夏、大理、吐蕃和西辽以及西域诸国。还有真腊、波斯、大食、东瀛、高丽、天竺、花刺子模、基辅公国、阿拔斯王朝、阿育布王朝、匈牙利王国、波兰大公国、穆瓦希德王朝、诺曼底王朝、拜占廷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等。尤其还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上,只有土著,文明还没传过去的地区。因此,我们的眼光,不要局限在中原及周边小小的范围。”马速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前世看过一篇文章,讲述大吕宋人在南宋末期就来到了米州的佛罗里达,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不过现在不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放在心里。

马速换了一个角度,继续开导道:

“你们发现没有,来到北地,百姓的服饰、生活习惯,和中原的差异越来越大。尽管他们也都是汉人,但和南方汉人,已全然不同。”

“是呀,不仅是服饰、生活习俗,甚至连原来中原的一些基本礼仪都不使用了,简直是不思教化。”直爽的岳霆抢先答到。

马速看了岳霆一眼,很满意他的观察力。仅仅11岁的少年,看来并非只有爽朗,还有细腻的时候,且已有些个人的思想,古人成熟得早呀。

“时间是最大的变数。北地的汉族,其实在唐末五代时期,就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并不断进行融合。其后,又在辽国统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这才有了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发生了很深的‘胡化’,从而和中原汉族,或者说南方汉族有了巨大差别。”马速继续讲解到。

“尽管如此,难道我们就不承认北地汉族的民族属性了吗?而且,民族融合在并非坏事,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正常过程。比如,胡服便于骑马,也比之汉族的衣袍利于劳作,于是大家就选择了胡服。而这些还不最重要的优点,北地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及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速还有很多现代知识和观念,暂时无法给两兄弟讲述。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中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整合,由多元到一体、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