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章、造船工场(1)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不仅保留了改善经脉和根骨,打牢基础的功效,且修炼效率也再度倍增。

接下来几天,马速携美荡舟,穿行在洞庭湖。同时,有马速这个功法编撰者的亲自“手把手”指导,韩小莹的《逍遥真经》已入门。

马速又将改良后的《长春神功》(原《长春功》)传授给了韩小莹。总不能自己一直保持青春容貌,几十年后爱人成了老太婆吧。

洞庭湖区很辽阔,且是湖中有湖、湖外有湖。主要有漉湖、东南湖、万子湖、目平湖……等上百个湖泊。是一个藏兵、训练水兵的好地方。中国类似这样的地方还不少,如鄱阳湖、千岛湖、青海湖、太湖……等。

马速很清楚,在没有铁路、飞机的古代,水路就是大批量物质运输、人员流动最为便捷的渠道。这些年,马速一有机会,就会考察中国近海、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的状况,并通过古玉测绘详尽的水流速度、旱涝周期(水量)、水深、礁石分布等水文资料。

湖泊和近海的一些岛屿,更是马速的重点考察区域。这些地方,可以最大程度进行水军以及海军的基础建设,如船舶制造、水兵的训练等,尤其是在不惊动朝廷的情况下,隐藏兵源。

无论是长期的深蓝战略,还是近、中期抵抗以骑兵为主的北方侵略,水兵和海军,都是马速最为重视和依托的兵种。而且,构建水军宜早不宜迟。

前世就有“三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一百年海军”的说法。这个时代因船舶技术相对简单,成军周期无需如此之长,但要建立起一支具有实战能力的海军,至少也需要10-20年的周期。

离开洞庭湖,即将进入波涛滚滚的长江,之前马速随意购买的小舟,就有些不合适了。虽他武功盖世,能以深厚的功力稳定小舟。x33

于是两人来到岳州(岳阳)最大的造船工场,准备重新购买了一艘能在长江航行的小船,当然更主要还是实地考察一下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

和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这家造船工场规模不小。占地面积至少有2000余亩,堆积如山的木料,以及上千工人,在仅能遮阳挡雨的简易的大棚里,挥汗如雨忙碌着。工场里在建的大大小小船舶,都有40多艘。

韩小莹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作坊,很是惊奇:

“马大哥,你之前不是说,要造很多大船出海吗,你看这家工场这么大的规模,一定能帮你制造出海船来的哟。”

“这位小娘子,不好意思,据我所知,海船主要在广州、福州等沿海地区生产,我们工场只生产内河用的船舶。”

工场的掌柜很有眼力劲,见马速衣着虽简单,但气度不凡。亲自接待,带着两人来参观工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