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3章、稳健发展 (第2/2页)

加入书签

各个村子里,陆续有原家庭劳动力不足的村民返乡,准备春耕农忙。

这些返乡民工回到家,无不红光满面。在工地上饮食管饱、营养充足,绝大多数都较离家时健壮了许多。行李中,不仅装有足够养活全家一年生活的4个多月薪金“巨资”,还带回了各种新奇的礼物,以及以前对金朝范围封锁的高产粮食种子。

他们务工这几个月,眼界得以开拓。亲口品尝了美味的各种新鲜食物,了解到这些高产粮食不仅好吃,而且有匪夷所思的产量。即使家里劳动力足够,没有返乡的青壮年,也托老乡带回了高产良种、钱财。

欢笑声,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不时响起。

这样欢乐的场景,在中原、东北、华北大地四处可见。土匪没了,治安好了,税赋免了,生活有了盼头。

中国百姓自古就很淳朴,能吃饱穿暖,就很满足。他们不在乎谁当皇帝,只要给百姓谋利益,他们就拥护。

早在约1700年前(公元前470余年)战国时,hd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就说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大中华王朝上下管理层,都懂这个道理。因此,新朝初立,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民生在努力。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建设,一直维持到1189年,速度才逐渐放缓。

不是新朝不愿再投入,而是人力资源逐渐紧缺,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若按规划要完成公路铁路干网,估计还将需要10年以上。但因全国范围完成了移民和土地分配后,很快从南方老区迁移过来了许多工厂,并因此带动了更多的新办工厂,这些工厂的兴起,又带动了农转非的进程。而城市化加快的结果,伴随着大量的城市建设工程,劳动力需求更加巨大。因而全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从富裕变成了短缺。

不过,这9年时间,巨大投入,建设还是取得了累累硕果。

完成了东西向的从哈尔滨到蒙古最西侧临近西辽、直沽寨经燕京至京兆府、海州(lyg)经开封至京兆府等主要公路干网,以及南北向的5条纵向干网的水泥路面建设,公路总里程达到了6000余公里。x33

铁路也铺设了2000余公里,并通车运营。这些道路网络的建设,极大提升了对西辽、西夏、南宋三个方向的战略投送和后勤补给能力。

过去这9年时间,国力及百姓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

因疆域面积扩大,尤其是集中在传统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高产粮食的普及,让百姓迅速摆脱了贫困,迈向富裕后,迸发出极大的消费需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