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中华期刊 (第2/2页)

加入书签

“各朝代多叫《邸报》、《邸抄》,另有《朝报》、《条报》等称谓,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我们暂时不能和朝廷的报纸相同性质,所以名称上要有所区隔。毕竟中国历来讲究名正言顺。”

“名称就确定为《中华期刊》吧,这个比较中性,不带任何色彩。”

“尤其是当下文风昌盛,知识分子阶层是我们要力争的受众,更不能让他们反感。包括内容上,也要发动书院毕业生人脉,多约一些文人大家的稿件,形式、内容、长短都不限。稿费也要从优,文人也要吃饭嘛。”

众人七嘴八舌,把报纸的相关问题理了清楚。负责财政的副阁主刘德秀见这个话题说完,赶紧汇报道:

“我们发行金银币已有两个多月,总体反响还算不错。但流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金银币由于太过精美,被达官贵人兑换后收藏起来,流通速度降低了不少。另一方面,商家们却因天性谨慎,持有金银币的时间极短,异地兑换回各王朝货币的频率很高。这给我们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和各王朝货币的运输工程量。”

马速不懂金融,前世耳濡目染,只了解一些概念,遇到具体的金融问题,也没多少解决方案。好在刘德秀说的这些情况,是预料之中。

回顾了一下前世了解到的粗浅金融知识,缓缓说道:

“喜欢珍藏,就顺其自然吧,我们无权干预客户兑换金银币后的用途。这也证明了我们的金银币很精美、保值,其实这也是一种树立信用的过程。至于商家频繁兑换,还是由于我们信用还不够,毕竟才推行了几个月时间,他们能使用我们的金银币,已是一大进步。由此增加了我们用于王朝铜铁货币的运输成本,这是无法避免的状况。”

“只有等我们信用完全建立起来,发行成本更低、运输更轻便的纸币,取代金银币,铸币、流通、兑换成本才可能大幅度降低。一步一步来吧,你们也别着急。请大家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在金融领域独占鳌头,并将之成为一种经济武器,所以大家眼光要放长远一点。”x33

“可是我们即使压低了各王朝货币的币值20,兑换来的铜币和我们自己发行铜、铁华币,成本也高了太多。”刘德秀位置不同,观点有点激进。

“金朝、西辽、西夏以及倭国可以发行我们的金、银、铜、铁币等全系列货币。南宋境内还是暂缓发行铜铁小额货币,我们眼里不能只看到这点利益,而应考虑风险是否会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马速坚定地到强调到,坑害百姓的事情,他做不出来,这也是给中华阁制定的一个红线。

何况中华阁这些年的财政情况日益好转,一旦高产粮食、蔬菜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还会迎来一个经济高增长环境。

“至于兑换来的货币,你们要和商务部门联动,尽可能换来我们辖区所需的物质、工业材料等,降低我们兑换金银币的汇率亏损。对了,其他王朝的铁币不要再兑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