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西溪书院 (第2/2页)

加入书签

马速很清楚,盛极而衰,繁华到极致,却不思进取,必将加速其破灭的进程。

北方的群狼,无时不刻,虎视眈眈。南方却歌舞升平,毫无斗志。历史大势无法扭转。

众人皆醉中,马速更清醒地感受到自己人力终有穷尽时。他无意进入到南宋这个腐朽的大染缸里。也无力、更不会主动去挽救这个从根子里,已经没落的赵氏政权。

北地铁蹄的声音,仿佛已在耳旁响起,让马速无时不刻感到时间的紧迫。

亲眼见证了北地的状况,马速知道,兵源或许可以从彪悍的北方区域去招募,但核心将领、甚至中层士官,只能在南宋这边从头培养。x33

来自现代,他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更清楚,没有思想的军队,战斗力是不可长久的。

所以,马速回到南方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书院。

要成大事,人才第一。而这个时代,南宋人才虽多,但要么在朝廷供职,要么是马速看不上,只会舞文弄墨、应试的文人。真正可用之才,还得自己培养,好在马速有时间。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州县官学日益普及,逐步取代了书院的地位。到了南宋,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和理学家讲学活动的广泛开展,书院又进入复兴的阶段。

南宋书院在各方面都比北宋有长足的进步。书院的数量和分布的区域大幅度扩大,大量的宋初著名书院都得到了恢复和重建,书院内部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书院的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备。

两宋书院,总数大体约在200到400所之间。前世的江苏省在宋代创办的书院总共有19所,其中北宋只有茅山书院一所,创办于南宋的书院则有18所。ah省在宋代创办的书院总共约12所,其中北宋只有1所,南宋11所。另如浙江四明地区在北宋没有一所书院,进入南宋以后,则先后创办了贸山、翁州、岱山、慈湖、甬东五所书院。x33

从分布看,北宋书院仅在今河南、湖南、江西几个省区办过,而南宋书院分布在前世的湖南、江苏、ah、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等地区,遍布南宋统治的大部分疆土。

北宋的著名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等,在南宋陆续得到修复。

书院学生人数多达千余人,时谚号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其中岳麓书院重新置田达50倾,规模远远超过了北宋时期。

马速所需人才众多,规模甚至还要超过这些著名书院。好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投巨资办学,不会引起朝廷的反感和打压。

比较再三,马速将书院选址确定在距离临安城西10里外、幽静的西溪湿地里。花费了3万贯公关和其他费用,买下100倾湿地内的荒地。重金悬赏下,一年时间,就建设出一座超大型园林式书院。

看中西溪湿地,并非完全是受到文人墨客“西溪湿地才是真正的杭州”观点的影响。马速最喜欢这里四通八达的水系,只有小船可以通行,大型骑兵无法抵达,这可是书院安全的保障。

西溪湿地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据说,当时的西溪是个低湿之地,其上游的天目山春夏季节总会有洪水在此径流,将这里改变成为了湖泊。洪水退却,此处便成为湿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