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章、发行货币(1)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两人正讨论时,葛邲、林大中、刘德秀、岳霆等高层闻讯,也来到马速办公室。一阵寒暄后,马速道:x33

“既然大家都到齐了,我们便开个例会吧。”

几人极为简洁、轮流给马速汇报了这几个月的日常重大事宜,因有电报保持沟通,汇报很快结束,进入到需马速拍板的重大决策性议题讨论环节:

“刚才我单独给总阁主汇报了倭国考察情况,在此就不多赘述,各位同僚可抽空查看考察报告。我今天的议题是,发行华币的时机到了。请各位同事和总阁主研究定板。”

岳震在倭国考察时发现,那里的宋币很吃香,是绝对的硬通货。于是就有了统一倭国、东南亚等周边王朝和国家金融市场的想法,这也符合马速几年前提出、并筹备已久建立银行、发行货币的构想。

南宋时期,已有中国商人开始从倭国进口砂金,同时,向倭国出口铜币、丝绸、陶瓷器等。

1124年,位于岩手县西磐井郡平泉町的奥州的中尊寺,建起了一座金色大殿,让中国的商人们对奥州的黄金产生了极大兴趣。

倭国的早期货币史历程一直深受中国个朝代的影响。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模仿中国唐朝“开元通宝”铜钱所铸,“皇朝十二钱”也完全是参照唐钱而铸。

“皇朝十二钱”停铸后,中国的铜钱(以北宋、明钱为主)大量输入倭国,垄断了其货币流通领域,开创了倭国的“渡来钱时期”。

在16世纪以前,倭国的货币流通,是单一的铜钱流通状态,且带有浓厚的“古中国印记”。

在这个没有经济战概念的时代,中华阁若能掌控倭国的铸币权,是最终控制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性武器。

“我们在各个王朝的银行网点有多少了?”马速没有立刻表态,问到。

“银行网点总数达到了103个。”真传弟子刘德秀是负责财政的副阁主,见马速微微皱眉,便解释道:x33

“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大力进行银行网点的建设。宋、金、西夏、西辽、大理的都城都有4个以上的网点,其他大城市也有2个以上网点。基本做到了20万人以上的城镇全覆盖。但限于保运和安保能力,现在放缓了布点的速度。而且,经过我们论证,现在的数量暂时能保障我们的银行存储、放贷和其他金融服务,能全面覆盖华夏境内的用户需求。”

马速此时也猛然反应过来,不能以前世的惯性思维看现在这个时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