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根据地 (第2/2页)

加入书签

大势不可违,小事可改。

原本他想安安分分,低调地修炼,最后破碎虚空。所以一直不愿意过于接触剧情人物,不去干预历史进程,现在却有些动摇了。

至少,涉及到抵抗异族入侵和暴行的事情,他不会有什么顾虑。况且,原本历史上,金人统治就没多长的时间,他顺手推波助澜,加快金国的灭亡,也是顺应天命。

这样的场景,让他理解了原著中,老实本分的郭靖,愤然加入蒙古军队,参与对金国的战争,甚至屡建奇功。或许正是因为他也看不惯金人的恶行吧。当然,也有郭靖报恩的成分在里面。

但当蒙古入侵大宋,郭靖在恩情和民族大义之间,毅然选择了坚决抵抗侵略者。最终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真谛。这才是射雕世界的正能量。

马速南行的速度更加缓慢了。

华山至襄阳这一带,临近巴蜀、中原、再南就是江南的大宋,本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可金人入侵后,这里便成为了金国和大宋的前沿地带,自是军营遍地。金人远远没有满足现在的成果,还想继续南下。

马速将剿匪放在了次要计划,这一带的土匪,不少都是战争期间无法生存的百姓,落草为寇。他将目标,重点锁定在金人高级武将、以及投靠金人的武者、尤其是那些投降金人,变本加厉迫害老百姓的汉奸等身上。

本应6、7天就可走完的1000多里路,马速用了30多天。多余的时间,主要是暗中调查为非作歹之人的罪行。

一经核实,马速便用其鬼魅的轻功,悄悄潜入,再用匪夷所思的《北冥真经》,吸收掉他们的精气神和生命力,让这些贪官污吏和金人将领们,死于各种不同的症状。

这样的暗杀,不太容易引起金人为缉凶,对无辜百姓的报复。但威慑效应尤在。毕竟一个人体弱身亡,还算正常。可是几天内陆续“病亡”成百上千人,且无一不是重要人物、以及金人的精兵。且均是医生都无法查明的类似病症,那就不正常了。

一时间风声鹤唳,未知才是最恐怖的。

江湖中开始流传诸如报应之类的说法。这是马速花了点小钱,让说书人、乞丐、青楼等消息灵通人士和地点,展开的“舆论战”。

马速知道消灭几十上百个汉奸、贪官和金人将领,以及上千金兵,于历史发展轨迹而言,于是无补。但若能通过这些神秘事件,配合广为流传的“谣言”,让这一带的官场略为清廉一点,老百姓少受点罪。让那些骄横的金人军队首领们收敛一些,少做点草芥人命的事,也就达到目的了。

虽然这样的效应只可能是短暂的。

继续往东南前行,进入到大巴山脉,地形地貌更加险峻。如此环境,让马速产生了一个想法,铁木真还没崛起,金人势大、南宋孱弱。要与之对抗,只能学习前世伟人的游击战思想。

在大巴山区,建立一个根据地,或者说是若干抵抗侵略的根据地之一。地处襄阳外围,近可抗金,远可拒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