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造船工场(2) (第2/2页)

加入书签

“当然,地处江南的吴国,水军装备还是得到了加强,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蜀、吴两国水军联手打击曹魏的经典之役。”

“赤壁之战?《三国志》里好像没有描写呀。”

“《三国志》是西晋史官陈寿所作。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陈寿是西晋的官员,而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是篡夺了魏国的皇位才建立的国家。所以当时的人们是奉魏国的统治为正统的,像赤壁之战这种对魏国不利的事件,不仔细描述也很正常。”

“《资治通鉴》读过吗?”见韩小莹摇摇头,马速继续说到。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丞相所著,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思想里面,大汉王朝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统,而无论是魏国还是西晋,都是篡夺的地位。所以在书中,他就将赤壁之战完整描述了出来。”

“其实,若仔细研读《三国志》,也能找到一点零星的叙述。如《武帝纪》里有‘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周瑜传》中有‘今寇众我寡,难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吴主传》里的‘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等。”

“公子能讲讲赤壁之战吗,好像很精彩一样。”掌柜听得也有点心痒痒的。

“改日吧,跑题了。”马速婉言谢绝,他又不是说书人。关键是赤壁之战还真是一个非常宏伟的战役,讲述起来一时半刻也完不了。

“三国时战船已经成为了水上作战的主体,而且船体结构和之前也大不相同,一些大型战船有三层、甚至四层之多,借助风帆的力量在江河中航行,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的局面算是乱中有序,在南北方恢复生产的时候,也大力扶植商业、手工业,之前有所减少的海上贸易也再次成为商人逐利的方向。此时远航的帆船比三国时期有了改变,船身更大,除了速度和容量,船帆的制作和控制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时出海远航的船队可以西行到大食以及亚丁湾附近。不过这一时期动荡不止,无论是哪个国家势力都在做战略上的储备,对于造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多半都放在了军事领域,从而衍生出了大中小不同类型的战船,方便投入水战使用。”

“公子,大食老朽倒是听说过,亚丁湾又在哪里呢?”张掌柜不愧是做营销和管理的,话比较多。马速倒也没有嫌弃,解释道:

“在大食的西南面,距离我们中国挺远的。”马速终止了这个话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