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失落的文明(3) (第2/2页)

加入书签

于是,这座古老城市中的建筑,一分为二,呈现出玛雅和托尔特克混和风格。

毕竟这里是后玛雅文明的政治中心,早已没有了想象中玛雅人那种富足的散漫感,封建主义的严苛气氛,马速深处其中,总感觉氛围有些压抑。

没有仔细去品鉴城市的风光,更没有花费时间去琢磨这座古城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随意买了些工艺品、雕像等物件后,便匆忙结束了观光游览,悄然出城而去。

第二站是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乌斯马尔城,这是被茂密的热带雨林所环抱的一座小城,人口仅约25万人。

前世考古学家认为,乌斯马尔在玛雅前古典时期已经存在,但在公元800年后,才开始逐渐成为一座重要的城市,成为玛雅文明后期的巅峰形象和代表,而许多地处低地的玛雅文明,此时已走向了衰落,甚至消失。

城池大小东西约600米,南北1000米,规模远远小于奇钦伊查城。却已是一座商业与文化的要地。

马速进入人头攒动的城池里,熙熙攘攘的氛围,反而让马速感觉很有烟火气,之前的压抑感也消失了。

小城的主要建筑物大多顺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依次排开,有“占卜金字塔”、高官宫、四方修道院、乌龟宫、鸽子宫、球场……等,布局十分讲究、具有宏大气势却又有精美的细节。

其中高官宫位于占卜金字塔以北,以打磨过的石灰石为主要材料,整个高官宫长98米,宽12米,沿着下层高台中央宽阔的台阶,可以进入宫内。是乌斯马尔甚至整个现存玛雅文明遗迹中,最为宏大、精美的建筑。

高官宫外墙以雕有图案的石块拼成的羽蛇神面具和其他面具做装饰,这些重复出现150多次的面具未差丝毫,令人惊叹。高官宫前还俯卧着双头美洲豹石雕,这是曾经的祭坛遗留下来老物件。

“乌斯马尔”意即“重建三次之地”。

其实,乌斯马尔重建不止3次。前世考古学家们考证,“占卜金字塔”至少被覆盖、重建了5次,多次修建的特征鲜明地反映于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中。

高48米的“占卜金字塔”,坐落在乌斯马尔城入口处东侧。塔基为东西较长的椭圆形,完全迥异于常见的玛雅方形金字塔。东面即正面的石阶比较陡峭,共有121级,直通到顶端平台。西面即背面虽然也同样陡峭,但是阶梯分成了3段,每段有一个稍宽的平台缓冲。

马速如普通人一般,缓缓地拾级而上,平日里都是飞行和轻功,今天难得入乡随俗,慢条斯理攀登,看着上方那陡峭的塔身,狭窄的石阶。想象着祭司们在这高高的塔顶庙里占卜星象福祸,预测未来。x33

登顶后,视线顿时开阔,环顾四周,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视觉,比平常鸟瞰大地,是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这种略高于周边群山,可清晰发现乌斯玛尔古城的整个布局起伏跌宕,环绕群岭,十分有层次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