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资源布局 (第2/2页)

加入书签

想到前世倭国本身的稀土资源是自用的好几百倍。还大量廉价进口中国的稀土,可见其对战略资源的贪婪。

“倭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将带给倭国的未来资源——可燃冰和甲烷的储量也十分惊人,一旦技术解决,就能大量开采,同时倭国的天然气储量也不低。”

当然,倭国战后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资源需求急剧增加。倭国自身的资源才开始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发生,但这也是基于倭国疯狂发动战争,消耗巨大资源后的结果。

“倭国人口众多,除他们缺乏文明、教养和必要礼节,导致家庭关系十分混乱,后代繁衍速度较快等因素外,也得益于其生存资源相当丰富。”

“倭国的气候适宜居住,降水丰富,平均降水量1000多毫米,拥有众多长短不一的河流。丰富的降水给倭国带来了70的森林覆盖率,31800种植物,36900种动物,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未来是对中国的主要出口来源。”

“倭国的农耕用地虽然不多,但是因为火山灰的关系,十分肥沃,平均亩产很高。”

“倭国还有丰富的海洋动物,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就在与南苦夷岛(北海道)之间的天然渔场。毕竟现在金朝对海外的岛屿不太重视,已有倭人开始往南苦夷岛一带捕捞。”

马速概括性将前世了解到倭国的资源和重要性讲解一番后,道:

“进军倭国第一要务,无论是采用购买,武力占领还是其他手段,先占领石见山、菱刈……等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地。当然,以后我们还要将倭国的所有金银和其他矿产资源,都掌控起来。”马速逐一对着地图讲述到。

“另外,我们进击东南亚,免不了和当地土著发生争斗。这就需要大量的倭国人充当炮灰、干脏活。我们可通过招揽、雇佣、收购奴隶等各种方式,源源不断从倭国获得劳动力资源,去开发我们未来的领地。”

马速的构想中,既要提升中华民族将士们的血性,但又不愿意他们手上沾满过多的鲜血,尤其是面对占领地非军人群体。但部分土著文明程度极低,桀骜不驯,还是需要倭人去“以理服人”。

“我们中华阁主要培养精兵、士官以及技术兵种,大量的辅助兵团、建设兵团,需要在当地以及倭国等人口密集地募集。”x33

“要制定一个计划,逐年降低倭国的本土人口密度,结合外迁内引政策,将倭人大量迁移到东南亚、罗荒野、罗娑斯(澳洲)等地去开矿,去做建设。同时,大量将中国人移入到倭国,稀释倭国人口结构。”

“最终,将倭国的资源开采完毕,就将这里作为人口稀少的农业生产地,以及军事要地。当然,这个计划需要漫长的时间。”

说到这里,马速干脆将他前世记忆中,相对较近地区的重要资源矿产陈列了出来,作为海外拓展时的重点关注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