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二章 塑造经典 (第2/2页)

加入书签

转变是从武松打虎归来,看到武松孔武有力的身躯,以及散发的男人魅力,让潘金莲不自觉的深陷其中。

书中写潘金莲勾引武松这一段,潘金莲的表现可以说非常露骨。

即便武松在家,潘金莲也是酥胸微露,脸上堆着笑,数次言语挑逗。

不过重新编写的这一段,潘金莲的表现要收敛含蓄了很多。

对于武松的感情也不全是情欲,有一部分是自己压抑已久的情感释放,对于美好爱情婚姻的憧憬,让潘金莲对这个小叔子产生了好感。x33

这一段呈现出来的潘金莲,更像是对爱情有期许的少女。

被武松拒绝之后,潘金莲又出现了第二次转变,因爱生恨,还在武大郎面前搬弄是非。

一直到与西门庆勾搭成交。

原著中这一段的描写: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那妇绣花鞋儿上捏一把。那妇人便笑将起来,说道:“官人休要罗唣!你真个要勾搭我?”那妇人便把西门庆搂将起来,同枕共欢。

书里的潘金莲与西门庆是顺风顺水,一蹴而就,没有花费太多曲折。

剧本中则更多体现潘金莲是被王婆和西门庆共同设计引诱的。

将潘金莲塑造成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妇人。

前世王思怡版的潘金莲,被很多人说偏离了原著,过度美化。

可仔细想想,潘金莲从小在大户人家做丫鬟,后来被迫嫁给了武大郎。

哪明白什么是爱情的滋味。

唯一一次动心,还是对自己的小叔子。

突然遇上英俊多金,风流倜傥的西门大官人,再加上旁边还有王婆的挑唆,哪还有脑子去思考?

而且勾搭小叔子不成,早就没脸了,干脆半推半就,破罐子破摔了。

还有最后毒害武大郎这一段,原著当中,潘金莲是非常积的,而重新编写的剧情则改成了被动。

书中描写,虽然是隔壁王婆的主意,但是潘金莲却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只是说:好却是好,只是奴手软了,临时安排不得尸首。

这一段则被改成,有点儿被西门庆胁迫的感觉,但最后还是亲手结束了武大郎的生命。

显然还是后者更合理,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妇人,怎么可能做到视人命如草芥,真要是杀人,恐怕只是想想,手脚就先软了。

之所以最后还是下了狠手,是因为潘金莲很清楚,如果武大郎不死,一旦等武松回来,自己就在劫难逃了。

潘金莲的结局,原著中是死有余辜。

剧本则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比如勤劳,温柔,被西门庆占有,也是被迫成分较多。

这已经是最大的极限了,要是再往好里写的话,估计潘金莲最后被武松杀了,会有人替她鸣冤叫屈。

那样可就彻底偏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潘金莲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坏女人,她之所以堕落成一个不忠杀夫的毒妇都是有原因的。

呃……

咋还有点儿盛世白莲的感觉了?

顾北在为潘金莲辩护的时候,也在不时的观察付艺伟的反应。

很明显的,付艺伟意动了。

且不说是否真的美化了潘金莲这个角色,就听顾北说的这些,很明显的,潘金莲的戏份被大大增加了。

原本只是一个小配角,一个将武松从守善良民逼向梁山的砝码,如今被改动了剧情之后,直接成了武松这条线的大女主。

“付老师,我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您,这部戏里的潘金莲和以往的传统形象不一样。”

说了半晌,顾北也是口干舌燥的,别看他谈恋爱的时候,说些甜言蜜语不擅长,可忽悠人还是挺拿手的。x33

付艺伟沉思良久,可依然下不了决心:“顾导演,您能给我一天时间,让我考虑考虑吗?”

复出拍戏不是她一个人的事,孩子还这么小,需要人照顾,而且,丈夫高度的意见也很重要。

尤其是演潘金莲这样一个角色。

“没问题!”

付艺伟没直接答应,顾北有点儿失望,但也能理解。

出演潘金莲这种角色,任谁都会有心理压力。

顾北留了联系方式,便和吴晓东一起离开了。

“顾老师,付艺伟要是拒绝了……怎么办?”

刚下楼,吴晓东便开口问道,毕竟现在其他的主要角色都已经定下了,就差一个潘金莲了。

付艺伟要是不演的话……

王组贤?

顾北突然想到了此前在陕西榆林见过的宝岛大美女。

好像王组贤也演过这个角色。

只是真请王组贤来演的话,顾北担心整部戏的风格会偏了。

“到时候再说,晓东,你联系一下何情,请她来演李师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