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3章、中华道藏 (第2/2页)

加入书签

宋真宗信仰道教,并用6年时间编成《宝文统录》4359卷。张君房奉命主编修了《大宋天宫宝藏》,共5481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称作《万寿道藏》或《政和万寿道藏》。

后他又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编号,天禧三年(1019年)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

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5387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政和年间又增补至5481卷,并雕版印刷,称《政和万寿道藏》,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

金朝章宗时,编刻《大金玄都宝藏》,共6450卷。不过射雕世界,金朝没有完成这个道藏的编纂,因为他们皇宫中的道藏全都被马速拿走。

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大元玄都宝藏》共计7800余卷。

这些《道藏》历经兵火和元、清的焚经掠夺,前世大多不存。现代整理出来的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35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

完整传承下来的《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5305卷。

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50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1476种,5485卷,分装成512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121589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7、8千种。

《大典》涉及广泛,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被称作“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将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可惜前世《永乐大典》被西方列强掠夺,四散在全球各地。中国学者要去这些列强那里借阅都屡屡被拒绝。

马速学成出山后,就一直有意识收集道经和之前的各种版本的道藏。加之射雕世界规避了元蒙战火,即使金朝南侵宋朝,其绝大多数道藏也被马速从皇宫、故宫中缴获,还拥有了完整的敦煌遗书,以及数十年马速游历天下从各道观抄写的道藏。

x3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