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章、诊疗麦迪 (第2/2页)

加入书签

而哈里斯打开餐盒后,里面并没有佳肴,只有一枚5克拉重的钻戒,麦迪单腿跪地,问哈里斯是否愿意做他的妻子,高兴的哈里斯喜极而泣,擦干眼泪后答应了他的求婚。

不过,现在和原历史一样,两人婚后一直享受着二人世界,他们的孩子还有2年才出生。

夫妇俩很喜欢小孩,第一个儿子出生后,便就一发不可收,一共生育了2男2女,可谓十分幸福的一家人。

麦迪不仅为人温和,且对家庭十分忠诚,这也是马速愿意帮助麦迪的理由之一。

麦迪带领马速浏览了一下他的豪宅,其中令马速印象深刻的,就是大院里专门建造了一座简易的室内篮球场。

这也侧面说明了麦迪并非是一个懒惰的人,天赋再高,没有大量的训练也无法兑现。他能成为得分王,自然少不了平日里的训练。

回到客厅,闲聊几句后,麦迪问道:

“马博士,你上次的建议……。”

“哈哈,特雷西,你还是忍不住了。没问题,我现在就先给你诊断一下。”

“现在,这里,不需要仪器吗?”

“暂时不需要,你可能不太了解,中国有考证的历史就长达约5000年,在远古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并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

“随着人类的进化,华夏人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以才有了‘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等。约公元前2070-前1600夏代,就有了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

“公元前1046-前771西周时期,中国便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公元前221-公元220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了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x33

“公元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概括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公元265-317西晋时期,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系统论述了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初步形成了经络、针灸理论。”

“618-907唐代,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1368-1644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著。1644-1911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马速还是一如既往,有机会就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是来自血脉的自豪,很不愿看到未来几十年,许多国内年轻人,只关注外面的世界,却不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

至于外国民众,马速的理念是滴水穿石,有点机会就灌输,日积月累,总会有一点效果。总比什么都不做,任由西方媒体胡说八道好。

“其实,我上面说到的这些,都是中国有据可查的一部分中医药历史,仅仅是九牛一毛。”

马速这个时候,又回忆起前世先是师从太一道创始人萧抱珍学医,之后遍访全中华洞天福地、各王朝皇宫以及敦煌遗书等,收集了海量的典藏,其中不乏医书藏本。

可以说,现在流传下来的中医药典籍,完全是沧海一粟。

“哇!我真不了解这些。中国历史太悠久了,我对中医更有信心了。”麦迪很耐心听完了马速的介绍,毕竟事关他自己的健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