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韩小莹 (第2/2页)

加入书签

“帮主说了,只要把你们家的《越女剑》谱交出来,我们愿意付出酬金。否则今天你们叔侄二人,就留在沅江喂鱼吧。”

“好大口气,你们帮主来了,也不敢如此轻视庆云山庄。”

“那就手下见真章吧,兄弟们,速战速决,并肩子上啊。”

双方战斗顿时升级。

中年人空手对阵,一套不知名的掌法,呼呼抡起,自保有余攻击不足。长发少女还是一手紧握竹竿控制小船稳定和方向,另一手剑已出鞘,一剑快似一剑,也击退了靠近小船的匪徒。

马速看得出,少女的剑法出处很有渊源,可惜少女内力极浅,没有发挥出剑法的真正威力。

“《越女剑》?”

这时马速反应过来,这可是赫赫有名,传承千年的神功。若有完整剑谱,不一定弱于他已获得的《独孤九剑》。

相传《越女剑》是在春秋时期,牧羊女阿青从一头白猿处习得,原著中如此描述:

“这白猿也拿着一根竹棒,和阿青手中竹棒纵横挥舞的对打。这白猿出棒招数巧妙,劲道凌厉,竹棒刺出时带着呼呼风声,但每一棒刺来,总是给阿青拆解开去,随即以巧妙之极的招数还击过去……”

阿青练成的剑法,是“白猿”一时兴起传授给她的。

后范蠡见到阿青,视为天人,便邀阿青施展剑法训练越国剑士,接连三天击败80名高手,第四天便翩然远去。

还有一传说,阿青凭一根竹棒击穿2000军士(一千铁甲军、一千名剑士),最终以内力刺伤西施,从而有了“西子捧心”之成语。

“八十名越国剑士没学到阿青的一招剑法,但他们已经亲眼见到了神剑的影子。每个人都知道了,世间确实有这样神奇的剑法。八十人将一丝一忽勉强捉摸到的剑法影子传授给了旁人,单是这一丝一忽的神剑影子,越国武士的剑法便已无敌于天下。”

越国剑士虽没领悟到一招一式,却从隐约看到的神剑影子,根据模糊的印象,整理、编排出可用于实战的剑法,将其命名为《越女剑》。

越国剑士整理出的《越女剑》,本就属于似是而非的“盗版”,招式本就残缺不全,更重要的是,没有与之配套的内功心法。

而此时少女使出的更是连“盗版”都算不上,应该是传承自唐朝时期,一位剑客全新改版的《越女剑》20。

至此,马速猜到了少女身份,可能就是后来“江南七侠”之老七韩小莹。

这是金庸笔下一位十分可敬、可泣的人物。

她一生辛劳,因所在的七侠一诺之言,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到大漠,十多年如一日,培养郭靖。却一直没得着几天安乐,实在太像大多人的母亲,平凡而淡泊,使人感到又亲切又内疚。无论品性、还是行事几乎没有任何缺点。

原著中,韩小莹在桃花岛冯氏墓中无法打过欧阳锋和杨康联手时,在一团漆黑中经历了她人生中最悲惨的时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