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3章 小行星的用处 (第2/2页)

加入书签

想到这里周麟忽然停下来了。

“想明白了?虽然重力干涉技术是你推衍出来的,但有些东西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有的,而是你生下来的时候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你在说啥?”周麟问周莉道。

“智商,谢谢。”

好吧,周麟没话说了。

好像还真没错,智商这东西如果不是天生的,那这个世界就是假的了。x33

改变一颗小行星,而且需要那种直径在几十公里甚至更大一些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乍一看确实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末世之前关于小行星毁灭地球的科幻小说不少,包括上一次的超级陨石事件,人类需要穷尽全人类的尖端力量才能勉强改变那么一点点,毕竟一颗小行星的质量摆在那儿,在牛顿力学的世界里,质量与速度共同构成了动能,而想要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就要克服其堪称的天文数字的动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改变多少就必须要创造多少,而且创造的能量还必须要全部作用在小行星本身才能算,更重要的是,星空里是没有借力的地方,就比如说在小行星上爆炸一万颗核弹,表面上看是创造了天文数字一样的能量,可惜一点毛用都没有,因为核弹的冲击并不会直接影响小行星的飞行轨迹,必须要有借力之处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一万颗肯定是夸张,小行星都特么炸稀碎了还改变个毛线,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碎片依然会在原本的轨道上。

改变小行星飞行轨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侧面推它一下,而能不能推动的重点就是“推”的“手”有没有发力的地方。

很显然,在人类原有的科技里面是找不到可以发力的地方来建造这样一只“手”的,所以科幻小说中不外乎就是直接碰撞或者是在小行星上安装推进器——这个法子理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

因为人类推进器的推力相对于一颗直径几十上百公里的小行星而言实在是太小了,想要改变少许运行轨道或许不是问题,但如果想要完全控制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和方向,要么安装无数的推进器,要么就是用时间换空间。

但如果做不到迅速改变飞行方向,那就意味着在飞行过程中所有的碰撞都只能依靠“护甲”去扛。

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宇宙是何等的浩瀚,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连一颗微尘都算不上,比它更大的天体比比皆是,怎么扛?

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粉身碎骨,连带着生活在里面的人。

所以,改造小行星在过去根本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或许有人会说,月球啊,四十多亿年了,月球不也是好端端的么,不知道多少次碰撞都扛住了。

是,如果只看地月结构的话,月亮确实是帮地球扛了几十亿年的“天外来客”,看看那些密集的陨石坑就知道了,那些碰撞是何等的密集和恐怖。

可仅仅是月球自身扛下来的?

当把尺度放到整个太阳系范围之内并且认真地研究彼此之间的相互引力关系后就会发现,真正在庇佑地球的其实并非是月球,或者说不仅仅是只有月球。

如果没有木星,月球和地球可能早就被飞入太阳系的小行星轰的七零八落了!

不相信可以看看当年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跟木星的碰撞,想想那玩意儿要是发生在地球上,那个酸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