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35 房子到手,装修是个大问题 (第2/2页)

加入书签

这么简单的账都不会算,难怪守着金山还吃土。

不过又一想,也不能全怪马老板。

要是按照曹志强的计划去改,光各种设施的添置,还有装修费等等,那可就不便宜。

而且这样一来,地方大了,客人多了,你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怎么也得请五六个服务员,厨师数量最少也得三个,还得请个保安加会计,这都是钱啊。

就是说,想要改造成曹志强心目中的那种餐厅,哪怕不算员工招聘费用,光装修改造的费用,起码就得过万,马老板估计是拿不出这笔装修钱的。

没错,这个时期,房子是不贵,可装修很贵啊。

贵的不是人工,而是材料。

什么钢材、玻璃、水泥、砖头,现在都是凭票供应,非常不好搞,老百姓自己弄,都得走黑市花大价钱买。

反倒是木头容易搞,不需要票,可装修不能全用木头。

也是,这是1983年,像钢材水泥这些东西,依旧是凭票限量供应的,都是供不应求。

得到1984年以后,国家正式对大量工业产品也实行价格双轨制,这些东西才真正市场化,老百姓才更容易在市面上买到钢筋水泥这些东西。

后世什么这个那个的装修公司,严格来说,是到了1985年之后,才逐步兴盛起来,而在这之前,至少在京城,此时就没有正经的装修公司。

这时候老百姓装修房子,基本都是找一些泥瓦匠,木匠之类的庄稼把式来帮忙,很多人都是自己修房子。

比如前身曹志强的老爹,就是自己修自家房子的时候,不小心从屋顶掉下来摔死。

所以,此时买房子容易,可如何装修,如何改造成曹志强心目中的餐馆,这却是个大问题。

想了想后,买到房的曹志强就跟马精文告别,又让杨安全带他去了北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这地方听起来很牛逼,实际也很牛逼。

毕竟是闻名遐迩的北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啊,招牌那是响当当。

不说别的,人民大会堂,就是这地方设计的,你说牛逼不牛逼!

可至少在1983年,这地方此时的处境,那是非常的苦逼又苦逼。

原因很复杂,非要简单说,那都是政策的原因。

这个地方过去是吃财政饭,旱涝保收,妥妥的国字号事业单位,正经事业编,里面的人不是教授就是副教授,要不就称呼某某专家,一个个的那叫一个牛。

可改开后,国家开始市场经济改革,各个部门都开始逐步玩瘦身,砍支出,搞开源节流自负盈亏那套。

所以早从1980年开始,北平市设计院这地方,就变成自收自支的单位了。

所谓自收自支单位,就是自负盈亏,自己挣钱自己吃。

具体来讲,就是这个单位呢,政府以后不再给财政拨款了,要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

因此,此时这里的所有人,都要想办法赚钱,都要想办法招商引资,否则你空有一个专家教授的名头,却发不了工资,养不了家。

不光是这种设计研究院,其实此时很多实行自收自支改革的事业单位都很苦逼。

比如各地的文工团、歌舞团,戏剧团等文工团体,都是最早一批自收自支的试点改革单位。

这些单位在过去,那也是牛逼哄哄的,可一旦没了财政拨款,逼的他们走向市场,全部自负盈亏之后,就不得不向各个企业甚至个体户低头,再也没法站着赚钱了。

为啥后世总有人在谣传,说什么八九十年代的文工团、戏剧团跟歌舞团啥的,是所谓的小三培训基地?

原因就在这个自收自支政策!

正所谓,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一个个的小单元小个体,要是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乘势乘风破浪的话,那等待他们的结果,不是被淹死,就是被海浪拍死在沙滩上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