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93 逆向有声小说工程 (第2/2页)

加入书签

略微一顿后,曹志强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其实一开始的话,我自己的,就足够撑起一本杂志了。

只是这样一来,我的工作量太大。

所以我的想法,是你们给我找点速录员,我说,他们写,用这种集体创作的方式,把给快速呈现出来。

我说别人写的过程,会全程录音。

如此一来,不光会避免出现纰漏跟错漏,也能避免版权问题。

这就好比我在讲故事一样,别人记录故事,然后加以润笔一样。

如果这个写书团队跟我磨合的时间足够长,彼此心意相通了,我也可以只写或者只说个开头,再把创意大纲写或者说出来,让他们负责续写。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快速出产好的内容,也就不用愁期刊内容不够的问题了,你们说如何?”

一听这话,大家再次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都看向余德利。

余德利皱了皱眉,但还是皱着眉头问:“总经理,您的意思是,我们不找别人收稿,全刊登您自己的文章,只不过这里面呢,您不自己写,只负责说,然后别人来写,是这个意思吧?”

“是这个意思。”曹志强点点头,“不过也不光是说,期间我也会写点开头、人物跟大纲。

嗯,简单来说,就是好像上课一样。

我在上面讲课,书写团在下面听,然后等我说完了,下面的书写团再集思广益,把我所思所想的的文章共同创作出来,明白了吗?”

“有点像创作剧本。”孙卫华忽然道。

“没错!”曹志强笑着点点头。

余德利看了一眼孙卫华,然后才对曹志强道:“总经理,剧本跟不一样。剧本这东西,严格来说多人创作没问题,但要追求连贯性,多人创作容易出问题。”

“那怎么办?”曹志强皱眉,“我心中有很多好故事,可就差怎么把故事呈现出来。

如果光靠我一个人写出来,累死我啊?

我手残党的,而且好忙好忙,一天写不了多少字的。”

余德利道:“如果是这样,那可以给您安排个专门的写书员。

写书员不要多,一两个足够了,但一定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而且记忆力要强,能迅速记住你能说的内容,还得会自己把这些内容润色成书。

这样一来,您负责说故事,写书员负责记录故事,全程录音当然也是要的。

您只需要把故事说明白,故事的大纲、人物、主线情节、支线情节这些都讲清楚,剩下的如何写书,就是写书员的工作了,您看这样可以么?”

“可以可以,完全可以。”曹志强道,“不过一两个人太少,不够不够。

要不这样,为了增加出书速度,我可以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故事。

如此一来,一个写书员,就只负责我说给他听的那个故事,彼此的故事不一样,也不妨碍。

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你说的混乱局面了,你看如何?”

余德利想了想道:“可以当然是可以,不过这样一来,您就会很辛苦了,因为您要琢磨不同的故事,会很费神的。”

“不怕不怕。”曹志强摆摆手,“我脑子里的故事都是现成的,只是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故事而已,不是个事儿。”

没错,曹志强有系统发的现成,到时候他只需要对不同的人,照读不同的就可以了。

这就好比跟不同的人读不同的课文,不用自己想情节,哪儿需要费什么神啊。

“正好!”曹志强又看向余德利找来的那六个新人。

“你们六个人都是余编辑找来的栋梁,而且是年轻人,精力旺盛脑子活。

要不先这样,你们每一个人,我给你单独讲一个,然后你们每个人负责一部的连载,如何?”

“这不太好吧?”余德利先一步道。

“有什么不好的。”曹志强道,“就这样定了,回头你们排个班,我挨个跟你们讲,如果一时记不住,可以回去听录音带。

我也不要求你们太厉害,能把我说的内容完整的用文字写下来,并且读上去能够通顺就可以了。”

的确,曹志强想过了,如果他对每一个人,照着原版读,对方只需要把这些内容变成文字,那也差不了哪儿去。

毕竟一本好的快餐,最重要的是情节跟人物,只要情节人物好了,文笔方面差一点其实没啥问题。

而能被余德利找来的这些人,基本的文笔方面,应该是没问题的。

有问题的人,也不会被余德利这个老油条拉进来了。

那么问题就简单了。

只要他们这几个人的文笔过得去,然后只需要把自己读出来的内容变成文字,再稍微润色一下,这不就成了一本好的了?

这个过程,曹志强愿意称之为——逆向有声工程。

用这种方法,他的创作速度,不,抄袭速度,就可以迅速提高,不比打字慢,甚至能超过打字的速度。

不错不错,我真是个天才,竟然能想出这种好方法,必须给自己点个赞啊!

7017k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