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通众生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不提宋徽宗亡国换来的书法造诣。

就是文字本身来说。

他是能让最普通的人,不懂书法的人。

一眼就能记得住,这是瘦金体。

这便是他的能耐。

上一世,伏羲了解历史之后,对瘦金体便打心里有些排斥。

虚有其表,虽华丽贵气,却毫无骨气。

只是当他收笔的那一刻。

一丝微不可查的文气精芒再度融入江山笔中。

整个紫竹林都在摇曳。

从高往下望去,竹林似海,紫光萦绕,层层叠浪,翻涌如潮。

伏羲与杜鸢两人相视一眼。

紫竹林叶碰撞之音如铃,清脆悦耳,响彻儒林。

“书海竹音!”

吴心月脸色一变,看向屋内。

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伏羲竟又做出一首文采斐然的诗句?

还没等她反应后来。

面前多出了三个身影。

正是剑先生,云先生,风先生。

几人如饿虎扑食,冲到伏羲面前。

看着宋徽宗的题诗。

这诗才层次与《相思》比较黯然许多,更别说与大庇天下寒士相提并论。

不过也算还行。

可这字却很不寻常,让人眼前一亮。

三人看了看屋外,彼此之间挤眉弄眼。

莫不是琴先生让吴心月来求诗?

那老滑头,也好意思往小辈身上压榨?

伏羲连忙行礼:“见过师父!”

他指了指屋外:“刚才是怎么回事?”

风先生笑容灿烂,看着瘦金体,爱不释手:

“儒林,乃灵朝文采绝顶之地。”

“历代院长,布阵此地。”bigétν

“但凡弟子文采惊艳,能引发儒林大阵共鸣。”

“书海竹音是最低层次的共鸣。”

“与凤鸣天穹相当。”

伏羲心中恍然,没曾想瘦金体也有这威力。

云先生仔细端倪,道:

“诗才寻常。”

“可这书法可通众生。”

伏羲闻言,更是费解,忙问:

“通众生?怎么理解?”

云先生耐心解释道:

“你先前的书法,铁骨铮铮,心如磐石。”

“书法之道,在于心意相通,世间铁骨有几人?”

“意境过高,重在神韵,常人临摹取意过于艰难。”

“可眼前这字,华丽锦绣。”

“哪怕寻常读书人,一眼便能喜欢上。”

“临摹起来,轻松许多。”

“当世人学你的字越多,冥冥之中,众生文气于一方天地汇聚。”

“你施展术法时,产生共振,术法威力不凡!”

“不知为何,从这字上总能看出几分皇家贵气!”

伏羲心中惊叹云先生的洞察力,忙问道:

“那书法的其他境界呢?”

剑先生目光灼灼,惊叹不已:

“通鬼神,通圣贤,通天地……”

“很多人终其一生,能通众生就很不错了。”

“哪怕书院创始人,也只达到通鬼神的境地。”

伏羲闻言,获益匪浅。

剑先生转过身,看向吴心月,道:

“回去告诉你师父,这副字,他别想要走了。”

“真想要,得割肉!”

吴心月一脸懵逼,她也很想进去看看伏羲的作品。

可三位先生围在书桌前,她哪里敢啊?

伏羲连忙解释,道:

“师父误会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去野鬼岭,她的堂弟吴一凡说要将我砍成肉泥……”

听到这里,吴心月心惊肉跳,只想转身就走。

真晦气,早知道不答应叔父了。

当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伏羲皮笑肉不笑,看向风先生:

“吴师姐很有诚意,没有对我出言不逊。”

“我本想写完后,再去寻师父,看此事该如何?”

吴心月的额头早已冷汗渗出,只想撂挑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