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章 宁静致远 (第2/2页)

加入书签

陶恒这几日一直在暗中打听关于县案首张原一事,没想到还真有了眉目。

“姑娘,这张原根本不是苍松县人,他其实是凉州城人。”

柳雨璃抿了一口热茶,“他不是苍松县人,为何要去苍松县考县试?”

“他提前通了路数,先在苍松县买了处宅子,然后把户籍转了过去,等考中后,再把户籍迁了回来。这已经是广为人知的秘密了,家里有钱的考生都是这样做的。”

陶恒压低声音,接着说:“这苍松县人少考生也不多,再加上,苍松县的县令有手段。这县案首其实是张原寻人替考,才考中的。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据我所知,应该不低于一万两。”

柳雨璃凝眉思索,“这苍松县县令是何人?”

“他名为严禄,我之前在姑臧县做师爷时,和他手下的师爷有过来往,也曾见过严县令。他已经在苍松县连做两任县令了,按理说三年前就能升任才是,可他主动请缨,要继续留在苍松县,造福百姓。”

“留在这小县里旱涝保收,他自然舍不得丢掉这肥差。”

“姑娘说的没错,严禄此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实则利欲熏心,听说他家有一面墙里都藏满了金子。”

“严禄……”

柳雨璃默念这个名字,她对此人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严禄会是谁的人?徇私舞弊,纳贿营私,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胆子?

陶恒端起温热的茶,饮了一口,眉飞色舞地说:“姑娘,若想拆穿张原徇私舞弊并不难,可直接去知州府检举。让他重新考一次,他定做不出替考人写的文章!到那时,他的秀才功名就不作数了,县案首的名头自然就落在二郎头上了。”

“话虽如此,没了张原,还会有别人。若张原有真才实学也就罢,偏偏是个品行不端的睁眼瞎。这样的人靠旁门左道,考取了功名,日后再花些银子通了路数,封个一官半职。那岂不是成了鱼肉百姓的祸害?这可是培养贪官污吏的源头,并非一个替考,一个县案首那么简单。”柳雨璃面色沉了下来,瞥了陶恒一眼。

“是,陶某受教了。”陶恒暗叹。

他原以为姑娘查此案是为了给柳洛尘讨个说法,没想到姑娘思虑这般深远,看来自己的眼界还是比不上姑娘。

“户籍和替考。”

柳雨璃双眸微眯,“从这两点入手,接着查。张原的户籍迁出和迁入都经了谁的手,还有这替考之人究竟是谁?只要查清这两点,这徇私舞弊案的经脉,也算是摸清了。”

“那二郎他……”陶恒总归是有些不甘心的,毕竟柳洛尘才是实至名归的县案首。

“虽然这次县试二哥和县案首失之交臂,让张原钻了个空。但以二哥的才能,等四月考府试也不成问题。就当是磨练心性了,世上哪儿有顺风顺水的事?”

柳雨璃想起放榜那天,柳洛尘因考取第二名而失魂落魄的样子,就不禁摇头。

“二哥只有经历些挫折,日后才能行得长远。这里不过是个小小的凉州城,若等他日进了京,那才是真正的卧虎藏龙,人才辈出之地,整个千凤国的杰出人才都聚集在此。若二哥忘了读书的初心,把心思都放在追逐功名上,那他也不会有所作为。”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下次二哥回家,你这做先生的,得好好教教他才是。”柳雨璃再次瞥了一眼陶恒,语气严厉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