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81章 回来 (第2/2页)

加入书签

“铮儿,只要你好好的,母亲就放心了!”

宇文悦笑着点点头,儿子好端端的回来,她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之前只是听相公说了儿子的情况,后来下人也经常带着她准备的东西去看望儿子,说儿子一切都好。

可是不能亲眼看到儿子,她始终不放心。

如今终于把儿子盼回来了。

儿子脸上不见了稚气,也不见了那种看淡生死的清冷。

身形颀长,容貌俊美,气质卓然,俨然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

“走,快进屋去,好好跟祖母说说,你这几年都是咋过来的!”

顾老夫人安氏拉着孙子的手,就往她住的鹤寿堂走去。

丫鬟婆子簇拥着三人来到鹤寿堂。

顾老夫人拉着孙子坐在软塌上,欣慰的看着相貌堂堂的孙子,说:“铮儿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了,我看着你身体可是大好了!”

顾铮歉意的对她笑笑,说:“回祖母,孙儿这两年跟着师父勤学苦练,每日不曾间歇,身体情况大有改善已经与正常人无异!”

“好,好啊!”

安氏欣慰的说道,“还是我铮儿命大福大,真是菩萨保佑啊!”

顾铮笑笑没说什么。

可不就是菩萨保佑吗?

据他所知,小丫头在临川县百姓心中,不就是活菩萨般的存在吗?

想到鬼灵精怪的小丫头,顾铮眼中的笑意渐渐的淡了下去。

“铮儿,铮儿,你还好?”

安氏看他神情有些犹豫,不由出声喊了他。

顾铮回过神来,眉眼舒朗的看着祖母和母亲,把自己这三年来的情况娓娓道来。

“……陆叔一家对我,真的就如同家里的孩子一样,和二林三林一样的照顾……最小的一个小弟弟四林,乖巧懂事,还非常聪明,三岁就能把《三字经》和《千字文》倒背如流,孙儿都有些怕耽误了他……”

“嗯,这陆家,倒是慈善之家!”

安氏点点头,对救助孙儿的这户农家,多了几分赞赏!

“……还有阿青,是师父收养的孩子,我们几个师兄弟关系都非常要好,一起练武,一起秋猎……后来又来了一位先生,看着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博学多识,文采斐然,感觉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孙儿跟着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受益匪浅……”

“哦!看来这枫林村,还真是藏龙卧虎,我倒是很想看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竟然能留得住我的乖孙!”

安氏听了孙子讲述的情况,实在无法想象,一个穷乡僻壤的穷山沟,怎么会有这样一家人?

毫不迟疑的对孙子施以援手,即便家里没有吃的,也没有委屈自家孙子。

完全和她听说的斤斤计较,鼠目寸光的乡下人,完全不一样。

“那个小丫头不是被皇上册封了福德县主吗?还给了一个县做封地,这可是大越立朝以来的头一份,这个小丫头不得了啊!”

安氏早就从儿口中,知道了陆家人的情况。

现在又听孙子这么一说,对这个小小年纪,就被册封为县主的小丫头,更加好奇了。

“……元元妹妹确实是一个不一般的小丫头,和我印象中所有几个的姑娘都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她,祖母,要是有机会,你见了她,就知道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顾铮对陆元元的看法,真的是一言难尽。

总之她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姑娘。

胆大妄为,鬼灵精怪,时而迷糊,时而精明,有时候冷血无情,有时候又菩萨心肠,咋说呢?

就是一个矛盾的人。

“听说皇上把受灾的一个县城,给她当封地,可真是委屈她了!”

安氏想到救了自己孙子的人家,还受到皇上的赏赐,心中虽感欣慰,却也替他们可惜。

听说这个县城受灾严重,所有村镇都被大水漫灌,十室九空,还要从别的县城迁人,百姓尚且食不果腹,哪里有能力交赋税。

陆家的小丫头,岂不是大越最穷的县主?

“祖母,你可能无法想象,元元妹妹要把重灾之后的临川县,打造成如江南一样的鱼米之乡!”x33

“……?”

顾老夫人和宇文悦都震惊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铮儿,你说什么?”

北境那是什么地方?

自古以来,就是荒蛮之地,是朝廷罪臣流放之地。

京城之人,提起北境,无不摇头。

想不到这个小丫头倒是有雄心壮志,要把苦寒之地打造成鱼米之乡,怎么可能?

顾铮肯定的点点头,说:“祖母,母亲,你们恐怕不知,元元妹妹还重建了临川县,借钱给县城所有修不起房子的百姓,统一设计了县城房屋的规模,……还修建了县城最大的购物广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