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五十三章:赚钱的生意 (第2/2页)

加入书签

贾芸对于朝廷和民间的掌握,无疑要比雍太皇帝清醒的太多。

而今的天下,就好似逐渐腐烂的大树,迟早会有一天大厦崩塌。

不仅朝廷内部充满了内忧,朝廷的海疆也是出现了风波。

倭国趁着朝廷海禁的国策,不停地壮大自己的舰队,从而拥有了海军优势,不停袭扰和掠夺沿海的渔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和正规军的攻打,他们就会立刻撤回海上,从而靠着海上舰队的优势,从容离去,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不损失一兵一卒,便是获利颇丰。

而朝廷的军队,由于海禁的国策,无法下海,也就无法从海上追击这些倭国的海盗们。

一时间,海疆的戡乱,愈演愈烈,已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天高皇帝远。

海疆所在的位置,距离天子皇城太远了,地方的官员们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掉脑袋,以及让自己倒霉等等因素作祟,常常会选择从下到上的集体隐瞒,欺骗远在皇城的天子皇帝。

只要他们不说,将这个盖子给捂住了。

那么那怕是死上再多的人,那也只是死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升斗小民,反正死的又不是这些海疆的官员,何曾会去理会这些小民的死活?

甚至于一些更为黑心的官员,还会与倭国的海盗暗中联系,趁机诱导海盗上岸,提供准确的情报,洗劫那些沿海的富商和地方乡绅,从而获得这些富商和乡绅的土地和财产。

可以说,海疆的混乱,绝对是雍太皇帝无法想象的。

每日朝廷呈送上来的奏折,那怕是偶尔会出现那么一两个忠臣义士,一些忠心耿耿的清流官员,将海疆的混乱呈送上来,却也会被内阁的官员们给压下来,不送给皇帝过目。

因为他们心头都清楚,雍太皇帝不太喜欢这种不好的消息,反而是喜欢听好消息。

忠言逆耳,良言苦口。

若是将这件事情给捅破天,那么到时候他们会陷入到更大的麻烦当中去。

这些人高高在上惯了,早已经习惯了欺上瞒下的套路。

于是,这些奏折便是被压了下来,丢弃在角落当中吃灰。

贾芸却是时常去浏览这些角落里面的奏折。

因为,这些奏折才能够反应出真正的天下局势如何。

海疆不平,雍太皇帝似乎也打算在近些年对漠北的匈奴人动兵。

天下大乱的日子不远了。

而他贾芸则是要趁着天下大乱之前疯狂的赚取银子,培养嫡系军队,加快拉拢和腐蚀朝廷里面的官员。

一旦天下有变,他便是可以乘风而起,靠着无上的军功,功高震主,上演一出赵匡胤黄袍加身,亦或者大权独揽,挟持皇帝,上演三辞三让的戏码。

在得知了贾芸的谋划和想法之后,花自芳便是下去安排此事,为贾芸赚取更多的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