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顺军的战略转移 (第2/2页)

加入书签

“无妨,有他们在正好帮朕出谋划策!”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宗敏不好多言,只能将信递到李自成手里。x33

李自成看过之后眼前闪过一道精光,随手将信递给其他人进行传阅。

等所有人都看过后,李自成问:“李先生的计策,你们以为如何?”

此时此刻,牛金星心中的嫉妒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

李岩在信中预测到李自成会兵败,所以对兵败之后顺军的去向做了三种规划。

第一种规划是退守宣府,依仗地理优势进可窥伺北京,退可去往大同。但前有明军,后有蒙古人,是下策。

第二种规划是退守大同,后面是宁武关,不用担心腹背受敌。随后分兵两路,一路据守大同,另一路绕道河南。在平定河南叛乱的同时,伺机进攻山东,截断明廷南北之间的联系。

此乃中策。

第三种规划是暂时与明廷议和,反正不打算守宣府,不如卖给明廷。随后退守大同高筑墙广积粮,积攒实力。让明廷与建奴张献忠厮杀,坐收渔翁之利。然后等待入主中原,一统天下。至于钱粮来源,李岩一时间也没有好的对策,只能从河南附近想办法抢。

三种策略,看似都可行。

牛金星看着眼前的信件,摇头不语。

李自成忙问:“牛左辅有何高见?”

牛金星指着最后一条说道:“皇上,明廷很聪明,建奴也不是傻子。他李岩凭什么觉得我们能在明廷与建奴中间获利?”

“一旦明廷缓过这口气来,再想包围北京可就难了。而且听说明廷免了全国一年田赋,明廷不压榨百姓,咱们就没有兵源。皇上您刚宣布三年免赋,所以广积粮会没有粮,高筑墙也会面临没有人的问题。”

“所以此乃下下策!”

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

毕竟大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钱和粮,一旦没了钱粮,那些投降的明军很快就会复叛。

“所以臣以为李先生的中策才是上策!”牛金星补充道。x33

李自成拿着信件,打开随身携带的舆图,沉思良久。

北伐已经不可能了。

此战过后北京附近的兵力达到了巅峰,三大营有几万人,吴三桂五万精锐,刘文耀麾下一万多兵马,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他。

当下只能把目光再次转移到中原。

“其他人怎么看?”

宋献策上前一步指着宣府说:“臣以为牛左辅言之有理。而且,既然大家都不想守宣府,那就写一封议和信,将宣府卖给明廷。少则十万多则几十万,只要能卖到钱,咱们就不亏。”

紧接着,在场的所有人都发表了观点,无一例外,都觉得中策才是上策。

既能继续打压明廷,又能沿途抢钱,一箭双雕。

终于,李自成下定了决心。

他指着郑州说道:“既然如此就按照李先生的中策办,先书信一封告知明廷售卖宣府,若是明廷不买则劫掠后退守大同。然后朕亲自带兵去往郑州,之前三攻开封不下,朕要一雪前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