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明军精锐三去其二,最后一支姓了吴 (第2/2页)

加入书签

崇祯摆摆手:“免礼平身,知道朕找你有什么事吗?”

“臣不知。”

“真不知道?”

“确实不知。”李性忠一脸懵逼。

崇祯沉吟片刻,盯着李性忠的眼睛问:“你觉得大明朝还有救吗?”

李性忠被吓得浑身一激灵,急忙拱手道:“陛下恕罪,臣愚钝,猜不出圣意。”

“是猜不出?还是装傻?”

李性忠不说话了。

说实话,他已经做好了被问罪的准备。

毕竟从宁远到山海关,再从山海关到北京只有区区八百多里。

八百里的路程他们用了多久呢?

二十天!

平均每天四十多里。

比走路还要慢!

勤王救驾有功,救驾来迟有罪,功过相抵或许还能官任原职吧!就在李性忠胡思乱想的时候,崇祯说话了:“李副将,你觉得关宁军还是朕的关宁军吗?”

“是!”李性忠硬着头皮回答。

“非也!”崇祯摇头,“我大明朝有三大精锐,辽东铁骑尽没与朝鲜,东江登莱新军尽没与吴桥,而这最后一支精锐关宁军却姓了吴,你说可笑不可笑?”

“你们李家镇守辽东几十年,到了你这一代本应纵马疆场,杀敌报国。没想到多年以后,竟在他吴三桂手下当一个副将。”

“哎!”崇祯故作叹息,眼神闪烁。

李性忠眼睛湿润了。

虽然世人都说他祖父李成梁养寇自重,但他父亲这一辈却没有招惹非议。

他父亲李如松战死沙场,二叔李如柏萨尔浒之战后兵败自杀,三叔李如桢因罪入狱免死充军。

轮到他别说总督了,就连总兵都没混上。

现在年已半百,空有一身抱负却无法建功立业。

可悲,可谈。

就在他陷入自责的时候,崇祯再次打断了他的思绪:“李副将,朕打算让你重拾祖辈的荣光,不知你愿不愿意?”

李性忠先是一愣,随后顾不得身穿戎装,立刻倒地下跪:“臣愿意,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

“机会倒是有,就怕你胆子小不敢把握!”

李性忠急了,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臣不惧生死,只求陛下给臣一个机会,报仇雪恨的机会!”

他已经受够了关宁军的白眼,如果辽东不是故土,早就想方设法离开那里了。

唯一的念想就是守着父亲阵亡的地方。

那份仇,不能忘。

崇祯点点头,对李性忠的话很是满意。

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战斗中死亡,战斗的地点在浑河一带,也就是沈阳中卫附近。

沈阳中卫此时已经成了建奴的“国都”!

李性忠一语双关,可见其心思缜密。

话已经说到这了,崇祯也不卖关子,开口道:“此战我军俘虏流贼八千余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我朝边军,有盔有甲,战力不俗!”

“但是朕现在还信不过他们,需要派一个人做他们的将领,你愿意冒着哗变被杀的风险担当此任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