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八章 曼珠铺路 沙华诉冤 (第2/2页)

加入书签

却见不孤女那半张枯槁面容,此时已开始流出泪水。但泪水却是红色,犹如血液,猩红刺眼,鬼魅渗人。

“嘘……”陈篁将冬暝拉到一旁:“哭灵人哭灵之时,会根据流出眼泪的颜色,来确定鬼魅的情况。”

“对于不孤女来说,若是正常的那半张脸流出泪水,哭来之鬼,便是寻常之鬼。”

“若是枯槁之容流出血泪,那唤来之魂,便是含冤在身。”

冬暝呼吸一滞,却见不孤女面前,点点血泪落在地上,竟徐徐绽放成一朵朵艳丽的花骨朵。

“嘶啦……”

第一个花骨朵徐徐盛开,随着叶片凋零之下,化作一朵鲜红的曼珠沙华。

紧接着,曼珠沙华越来越多,一路盛开,竟是从不孤女身边一直延伸到了月老庙的庙门口。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看着眼前由曼珠沙华形成的莫名小路,冬暝忽又闻到一阵熟悉的香味。

他先是一愣,旋即定睛一看,却见月老庙门口,已然出现了那王惜君的魂魄!

“哗啦……”

王惜君此时仿佛浑浑噩噩的一样,一只脚缓缓踩在了曼珠沙华之上。

不孤女幽幽转身,抬眼看向王惜君之魂魄,开口之声,高亢如同唱词:

“娘子有怨,还请速速道明。吾等阳世之人,必为你肃清冤情呐……”

王惜君浑身一颤,包裹她全身的血红火焰微微一颤。

“阁主,这是……”冬暝小声问道。

陈篁露出一丝无奈:“她是自尽而亡,自尽乃是重罪,自然身染业火。”

却见王惜君凄怨之声响彻夜空:

身份证-伍陸彡74彡陸7伍

“我恨……我恨啊……”

不孤女见状,似唱似戏:

“娘子何恨,娘子何怨,还请言明,九阴裁定……”

王惜君并未说话,只是面前的曼珠沙华忽然在一阵风之中飞舞起片片花瓣。那花瓣落在地上,竟拼出两个字——杜萧!

冬暝眉心一皱,竟然是杜萧?!

不孤女再问:

“杜萧做何恶事,以至娘子含恨自裁,死亦不休?”

那曼珠沙华的花瓣再度变幻:

“险些辱我,害我名节,又以我爹娘威胁,更害死秀姬,此怨此恨,不共戴天!”

顷刻间,飞花散去,王惜君之魂魄已然消失在了曼珠沙华之上。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不孤女擦干眼角血泪,旋即起身:

“吾流血泪,王惜君应是喊冤无误。”

“虽未丢失名节,但忠贞烈女,因而不堪受辱,自尽而亡,也并非不能理解。”

陈篁笑道:“此番麻烦先生。”

“阁主客气了。”不孤女缓缓摇头:“同为旁门暗四部成员之一,帮助秤手,理所当然。”

此时,冬暝却站在那里不发一言。

王惜君的话,加上姑获鸟反常的言行,倒是可以做出另外一番理解。

首先,前往碎玉楼的杜萧等人,和秀姬流连风月不说,更是对王惜君言语轻佻。

惜君乃是乐伎,不做以色侍人之事,自然厌恶弃嫌。

杜萧等人恼羞成怒,一方面辜负了秀姬,以至于秀姬黯然神伤而死。

密码563743675

另一方面,更是以爹娘威胁,以至于王惜君绝望之下,于月老庙前自尽?

如此一来,姑获鸟其实所使用的身体,就不是活着的秀姬了,而是死去的。死去的尸体,自然就没有了执念。

冬暝自问,这套陈述,虽说比白天调查下来的更加符合逻辑,但还是有一些矛盾之处。

比如……为何惜君也是满身桃花?而且,还是死在月老庙中?

还有,既然秀姬是死于杜萧,那姑获鸟就没有理由用返魂香害死杜萧等人了!

忽然,冬暝一愣:“难道……使用返魂香和鬼面曼陀罗的,也从来不是姑获鸟?!”

“使用这种方式杀人的,是王惜君?鬼魅诅咒,反本溯源!”

“王惜君一身桃花,她所诅咒之人也是一身桃花,疯癫而死,就有可能了!”

“而姑获鸟选择将这些罪责拦在身上,是因为……要保全惜君的名节?”

冬暝下意识看向陈篁。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陈篁笑了笑:“你的推测不无道理。不过,这也仅仅是惜君的一面之词。”

“等到你的两位结义兄长,从陶源处知道更多内容之后,一切便明白了。”

另一边,医馆之内,服用了汤药之下的陶源已然缓缓苏醒。

在看到刘业和朱云的刹那,陶源不由地苦笑:“我就知道,你们会找来的。”

朱云轻挥羽扇,缓缓说道:“既是如此……答案呢?”

陶源暗叹一声,凄楚一笑:“返魂香……是我做的,也是我给了姑获鸟。”

“但是……我给的……只是返魂香而已……”

小贴士:

曼珠沙华的出处相对来说比较特殊。

因为这种花最早的名称,则来自于佛教《法华经》,是通过外语直接翻译过来的。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最初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柔美的话。

但是在后续的宗教当中,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魅力。

佛教当中,将其变成了“红色莲花”的形象,同时,在经文当中有过记载:“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我们常说的天女散花,其实就包含了这种特殊的曼珠沙华。

另外,在日本神话里,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的白昼夜晚时间是几乎一致的,再加上曼珠沙华盛开在秋分前后,也就被日本赋予了彼岸花的说法。

在佛教没有进入到我国的时候,我国传统的亡者国度内,其实是没有彼岸花的概念的。

日本也是同样。

后来在佛教融合文化之后,就有了忘川河畔长满曼珠沙华的说法。更是被赋予了花叶永不相见的凄美传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