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4章 贤明君子 (第1/2页)

加入书签

柳洛尘走进书房,恰巧听见陶恒的话,于是接了一句,“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

陶恒无奈道:“君子难得,贤明君子更是难得。”

柳雨璃挽袖研墨,柳洛尘上前帮忙,“妹妹,我来。”

陶恒连忙铺纸,不知姑娘这次要写什么。

柳雨璃沉吟片刻,执起笔,写下道、德、仁、义、礼五个字。

“还请姑娘赐教。”陶恒向来喜欢听柳雨璃说教,总令人醍醐灌顶。

“先说这个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律。”

“德者,人之所得,依德而行,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柳雨璃又将这五个字连在一起,“这五者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柳洛尘不禁问道:“这和治国有何关系?”

“这五者亦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刚二哥说,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这句话,其实还有后话。”

柳雨璃再次执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一段话,“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柳洛尘似懂非懂道:“这话我也常常听夫子说起,只是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只听柳雨璃接着说:“只有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和存亡的道理,通晓成败规律,明白政法修明与纷乱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处境不适宜之时,应当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一旦伺机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若所欲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只有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之典范,名重于后世千古。”

陶恒眉毛挑得老高,“姑娘这话,意有所指。”

“你倒是聪明。”柳雨璃瞥了他一眼,也不否认。

柳洛尘不知先生和妹妹在打什么哑谜,“你们说得什么?”

陶恒故意问道:“二郎,你认为谁担得起贤明君子?”

柳洛尘不假思索道:“自然是王爷。”

两人相视一笑,柳雨璃提醒道:“在外不得乱说,会给王爷惹麻烦的。”

陶恒拱手,“王爷贤明,不必口传,自在人心。”

…………

果然不出所料,还不等皇上下令处罚,案子又有了转机。

原本失踪的张三主动跳出来,揽下罪责,他承认与高博有私怨,所以指使王祥去谋害高博。

至于那刺客,他一无所知。

刑部尚书李根不死心,自然也不信张三的话,于是接连发问,与高博有何恩怨,又问哪里来的一大笔钱收买王祥,雇凶杀人。

张三说是因为眼红高博考中举人,至于那银子是他赌钱赢来的。

最后,李根问他和沈家是否有牵连?

张三却说,他知晓高家曾得罪过沈家。所以,在两个月前,他想借由收拾高博,替沈家出口恶气,好从沈家那里得些好处。

他让在沈家做工的叔父老奴,将此想法告知沈家。不料老奴当日便被沈家撵出府去,说沈家和高家从无过节,断然不会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让他早日断了念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