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九章 留对 (第2/2页)

加入书签

故此,很多衙署主官,往往就任之后,单只掌控衙门局面,便要花上不少时间。可臣以为,理顺上下,以德服人固然不错,但若是为了掌权、立威,用些庸俗、酷烈的手段,亦未尝不可。

况且,犯了错,不该参劾?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有理,但此不该成为为官行事的规则。谁规定的,拿下犯错的官员,打破炉灶重立秩序,便是主官无能、庸俗?”

“呵呵!”

朱佑樘也是笑笑,不置可否。

规则、潜规则,朝堂里、衙门里,确实不少呢。

“你留下便是要和朕说此事吗?三品侍郎,被你当成了主要目标,确实也不算小。既是如此,那朕便给你一个准话。此案,不管涉及何等层次,一查到底,准你先行拿办,朕给你的金牌,可不是摆设挂件,放手去查,一切有朕给你撑着。

不过,朕和你有言在先,要有理有据,能经得住人查问,莫要给人闲话,事办的漂亮点!”

“臣遵旨,谢陛下!”

“怎么,还有事?”

见着张鹤龄遵旨谢恩以后,还是不打算告退的样子,朱佑樘奇道。

张鹤龄斟酌道:“确实还有一事,算是半公半私。先前臣所言以工代赈,臣有个想法,望陛下能给臣兜兜底!”

“……”

……

半个时辰之后,张鹤龄终于离开了乾清宫。

他的心情不错,今日进宫的目的皆是达成,拿到了查案的权力,也将他后面想做的计划,在皇帝跟前报了备,有了托底,他心中安稳了。

且还得到了御赐金牌这一意外收获,也让他更有了些底气。

接下来,便是办差了。

一路从宫内出了宫门,甫一出宫,随从便迎了上来,马车已在等候。

见只有张清、张贤,张鹤龄随口问了问。

随从回话,宁泽正在衙门里陪着那位宋家主。

张鹤龄点头,正要登上马车,但见一队身穿禁卫服侍的军兵,在一人的带领下,朝着他这边赶来。

脚步很快,张鹤龄方顿了顿,众人已来到了他的跟前。

“奴婢见过寿宁伯!”

“卑职等见过寿宁伯!”

领头的人,身穿斗牛服,头戴三山帽,年约三十许,口称奴婢,自然便是宦官,带着一队军兵,上来便给张鹤龄行了礼。

张鹤龄打量此人,神情有些恍惚,转瞬回神后,客气道:“诸位免礼!”

“谢寿宁伯!”

见众人起身后,张鹤龄看向领头的宦官,笑道:“何公公,数月未见,别来无恙!”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几月前,在谨身殿持金瓜追打张鹤龄的何鼎,如今的御马监提督太监。

何鼎表情有些不太自然,躬身喏喏道:“承寿宁伯记挂,奴婢安好,尚要多谢寿宁伯不罪、提携之恩……”

“呵呵!”

张鹤龄笑着摆摆手道:“无需如此,往日之事,你没错,是本伯错了,至于后来之事,各有境遇缘法,即便本伯在陛下跟前为你说过一两句话,那也是因为你的品行使然。

感谢不必要,本伯只望你,能谨守本心,用心办差,莫要让陛下失望便是!”

“奴婢谨遵寿宁伯教诲!”

何鼎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心中也不由舒了口气。

面对寿宁伯,何鼎心里极为复杂,几月间,他的人生境遇可谓精彩。

他当日被张家兄弟的大胆之举吓的脑子一懵,接着便干了宫中无数内宦都不敢干的事。事后,他虽然不为自己的作为后悔,但怎么说呢,总有些不甘。

他也给自己的命运做了些预估,结果,没想到,他的命运转折,竟会如此离奇。

他没有如他预想的一般,被下狱治罪,甚至丢了性命。而是被发配了,且更离奇的是,月余之后,他被陛下突然启用了,任了位高权重的御马监提督太监。

当时接旨之时,他楞了。

听传旨的陈公公所言,是寿宁伯在陛下跟前推荐的,他更是心中惊涛骇浪。

“别想太多了,前番之事,尽皆过去了,你我二人,也算是一场缘分,且看日后吧!”

见着何鼎脸色的神色有些变幻,似乎思绪跳动的厉害,张鹤龄笑着拍了拍何鼎的肩膀道:“当前,是办好陛下交办的差事。”

“奴婢知道了!”bigétν

何鼎又是呼了一口气,这才定下心道:“奴婢奉陛下旨意,带领御马监勇士营兵马一队,全力配合寿宁伯查案,请伯爷吩咐!”

御马监。

内廷十二监之一,是大明宦官机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衙门。

衙门以宦官主持,设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何鼎便是提督太监,在御马监是名义上的二三号人物。

但其实,并不能单从职位排序而论。

御马监是宦官主管,但事实上的整个组成机构,是以兵马、禁兵为主。

四位营、勇士营,更是禁军中可称精锐的军队。

提督太监便是直接掌军之人,若是能得到陛下的认可,其在整个御马监之中,地位并不输掌印和监督。

如今何鼎有陛下认可嘛?

张鹤龄听陈准说过一些,他认为,大致应该是有的。

张鹤龄笑着点头道:“好,何公公费心,你也无须太过拘谨,这奴婢的自称,便不要用了。本伯可担不起你在我跟前称奴婢。

在本伯跟前,你有资格称一声咱家,若是不嫌弃,咱们可再随意些,你自称一声‘我’,我也是如此,咱们同心协力,将陛下交办的差事办好!”

何鼎闻言,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道:“奴……何鼎谢伯爷抬举……”

经历过大落大起,又身居高位之后,何鼎才越来越感觉到,张鹤龄这位寿宁伯的分量。

也让曾经懵头懵脑的他,懂得了很多,更尝试着去学了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