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5章 私房钱 (第1/2页)

加入书签

香港电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3英国办的英大东电报集团接管了在香港的全部国际电讯业务,正式进入香港电讯市场。二战后,英大东电报集团在香港的业务发展迅速,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香港最重要的英资公司之一。

1981年,英大东电报局重组,易名为大东电报局公共有限公司,并在伦敦上市,大股东是英国政府,持有大东普通股50股权加一股。同年10月,大东电报集团与香港政府合组香港大东电报局有限公司,大东持有该公司80股权,香港政府持有其余20。香港大东接管了英大东在香港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包括经营的国际电讯、安装雷达及航海仪器、启德机场通讯服务、香港政府控制的电台及电视台节目制作等。而香港政府则重新向香港大东颁发国际电讯经营专利牌照,年期从1981年10月1日起,2006年6月30日止,为期25年。x33

当时,香港大东在英大东电报集团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大东上市时所透露的资料,截至1981年3月底,香港大东的营业额和利润,在英大东集团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9和60,被誉为英大东“下金蛋的鹅”。

踏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香港的“九七”回归,英大东开始部署其在香港的长远发展策略-重塑其“本地化”形象,以固守香港业务并伺机进军内地庞大电讯市场。1983年3月,香港大东将目标指向香港另一家重要的电讯集团-香港电话公司。当时,该公司的市值达3815亿港元,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九位,大股东是另一家英资集团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拥有香港政府发出的经营本地电讯专利牌照,年期从1976年1月1日起,至1996年6月30日止,

大东趁香港股市低迷、怡和集团陷人财政困难之际,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4亿港元,以每股3636港元的价格,从置地购入香港电话公司348股权。一年后,大东再度出击,向华商李国宝家族以每股46港元价格购入36香港电话股权,由于触发收购点,大东向香港电话公司提出全面收购。结果,大东在两次收购中,共斥资372亿港元取得香港电话792股权,从而一举垄断了香港电讯市场。

收购香港电话公司后,大东电报集团即着手部署本地化的另一重要部署,将香港大东与电话公司合并。1987年6月,大东在香港注册成立香港电讯有限公司(honkkongtelenicationsitd),以作为该集团在香港的控股公司和旗舰。10月19日,香港大东与大会公司宣布合并,由香港电讯以发行新股方式收购香港大东及电话公司两机构的全部股权,并取代电话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地位。x33

1988年2月1日,香港电讯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日收市价为每股75港元,市值达721亿港元,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合并后的香港电讯,由英大东持有80股权,香港政府持有11股权,电话公司原少数股东持有9股权。香港评论认为,这次合并充满政治性,目的是使香港大东变相在香港上市,确立它在本地的形象,为1997年后大东在香港继续享有专利及保持业务优势铺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