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大中 (第2/2页)

加入书签

叶向高也知道皇帝会这么说,但皇帝没有合适人选,并不代表他也没有。

“陛下,海刚峰虽不常有,但并不代表没有,现今就有一个人选,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正适合派去处置此事。”

朱由校闻言就摆摆手。

“如果爱卿说的是杨涟,那就不要提了,杨涟现在责任重大,不适合前往江南处理此事。”

“非也,臣推举工科给事中魏大中,此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而他无可厚非便是此事最合适的人选。”

朱由校到时听过魏大中这个人,知道他是东林党,不过之前魏大中跟惠世扬等人在午门前弹劾刘一燝,让朱由校甚是不喜,最后查明发现他并没有幕后指使,也没有收受贿赂,所以就没有追加处置于他。

现在叶向高居然推举他处置此事,这让朱由校不由的疑惑。

“陛下,魏大中此人为官清廉,凡出使地方,均轻装简行,从不收取贿赂,并且他不仅自己不收,还多次向朝廷弹劾他人贪污受贿,此事朝廷人尽皆知,以为异类。

同时不畏权贵,直言上疏,为民请命,嘉兴百姓多嘉赞之。南直隶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如果派他为南直隶巡按御史,处理惩治枉法士绅,就如同海刚峰出巡应天那般,士绅畏之如虎,却毫无办法,只能俯首听命,不敢有所怨言。”

叶向高说着也让朱由校回想起来了,这个魏大中历史上屡次弹劾魏忠贤等人,最后被魏忠贤嫉恨,与杨涟、左光斗等同被构陷,投入诏狱,折磨致死,是著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

“真如爱卿所言,那这个人倒是可以用,只是他之前一直反对刘一燝,还处处咄咄逼人,要求朕罢黜刘一燝、沈灌等人,想来他也不是个识大体的人,他固然清廉,对百姓也好。

但让他此番去江南处理的是那些贪赃枉法士绅,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顶住压力,能否堪当大任为朝廷解忧呀。”

这些事情后,朱由校对于魏大中的印象很差,哪怕叶向高极力推荐还是有所疑虑。ъitv

“万历四十六年十月,魏大中奉使赴大同册封代世子鼎渭,所有馈赠,一概谢绝。

后担任工科给事中时,发现有奸商勾结官员,借工程之费串通作弊私吞公款,于是加以核问,力破其奸,这些都是明证。

虽然魏大中之前对刘一燝有所误解,但现在朝廷要用清正廉洁、不畏权贵之人前往江南,臣认为非此人不可。”

叶向高这般掷地有声的支持,很难不让朱由校不改变态度支持。

“既然爱卿如此推举此人,那朕就信他一次,就命他为南直隶巡按御史,巡查江南,挨个惩治毕自严上报的那些士绅。”

“陛下识人善用,臣替魏大中谢陛下恩典。”

叶向高闻言立刻躬身拜谢起来。

朱由校点点头,让魏大中去江南只是毕自严政治江南,收归财权的一个补充。

哪怕没有魏大中,他也会让毕自严、孙传庭等人去做,他只是要叶向高的一个态度而已。

叶向高也算是颇为识相,没想到对之前的盟友下手颇狠,这也让朱由校颇为满意。

“爱卿如此明事理,向朕举荐贤才,朕哪有不用之理。不仅仅是江南之事,朕用你更重要的还是京畿均田均役之事,虽然这事现在交给了孙承宗去做,但孙承宗之前没有经验,京畿顺天府勋贵众多,他做起来难免有些难处。

而你之前力鼎徐民式推行均田均役,相比之下颇有经验,以后这件事,你还要常常记在心中,多与孙师傅沟通,经常向朕汇报。”

既然叶向高的表态让他满意,那他肯定要不吝啬的释放好感,让叶向高担任重任。

现在一南一北,南边追讨欠款,政治贪赃枉法的士绅大族,北边京畿均田均役之法,这里面哪一个都不容有失。

特别是京畿顺天府,本身就靠近蒙古、辽东,民间还有白莲教肆意泛滥,朝廷这么做定会触动这些士绅的利益,如果再被白莲教一煽动,就怕很容易造反作乱。

虽然朱由校内心也想把这些地方豪强跟白莲邪教一网打尽,但其中风险太大,朱由校也不敢保证能成功,所以能分开对付就分开对付,如今也是分身乏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