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31 大千世界 (第1/2页)

加入书签

颜娘被打入深牢,安乐受“重罚”被禁足于兴禄坊的那处宅邸,一面将密室、地牢整改立整,一面深刻反省。

与之相应,为“助”安乐知错便改,圣人命驸马武崇训及其一双子女,火速赶往长安,与安乐为伴。

而参与大乱敬府,强冲皇城的数百回鹘人,因与西域仍有许多未尽妥善解决之事,因此即便犯了重罪,也不可随意处死,暂行于长寿坊长安县周边,腾出一片空房,遣重兵把守,将此一众回鹘人关押于彼处。ъitv

首发&:塔>-读小说

待与外邦议定这些人的去处后,或发回原处,或流放于边陲,总之,这些人曾经欲长居于长安城的念想,算是彻底断了。

安乐受罚之轻,让源氏姊弟难免心有怨言,但圣人知承诺在先,颜娘之罪虽重,但罪不至死,更不至流放,亦不至将坐穿牢底,两人也不便再多说什么。

只是具体将如何,唯有一句“从长计议,从宽处罚”。

且相较于众人受罚与否,获罪轻重,还有两件事更为值得留意。

其一,僵血症仍未有缓解之法,且所受之众,已远超彼时患异骨症者数目,虽未尽当即发病,但终究僵血停留于体内,倘若一时不得流动,便有性命之危。

其二,此一件事不止源氏姊弟二人未曾想到,就连满朝朝臣,内外军民,皆未曾料到,于太庙佛堂深居浅出的韦后,再次“受圣人邀”,开启第二回二圣临朝。

对于此,最过愤懑的,莫过于雍王,因此还称病数日,直至圣人下旨,连番遣了四五回御医看诊,才将雍王逼入宫中。

经内医局一事,太子对圣人这位父亲的态度甚为了然,圣人既不掩饰对火情的全然不在意,也不忌于表露自己对何人、因何纵火的不屑一顾。

彼时圣人的反应,至多只能算作尝试着调谐安乐与太子间的口角,尤其当着一众皇子、公主,当如何劝,不当如何言语,都能看出圣人的漫不经心。

然这些漫不经心、不屑一顾、毫不在意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太子望着眼前安乐让人送来的纸条,一件件往事浮上心头。

长安元年,则天大圣皇帝即武后逐渐进入风烛残年之末时,全然无心,亦无力关注政事,终日大抵有半数以上之时辰,都于卧榻之上,由人递食送水喂药。

而朝堂之中的事,大多都委托给了张昌宗、张易之——张氏兄弟,也就是在此二人权势熏天之时,皇帝宗亲武氏与李氏,都受到极大的排挤。

武氏多有武三思此般善与人交、趋炎附势之徒,且又是武后嫡亲,张氏兄弟不敢过分如何。

可唐李一族则不同,本就身处皇族边缘,又有一众不甘屈于年老体衰、权力尽失的武后之下之人,因此常对张氏兄弟这般恰逢其时、暂行代政之人,异常不屑。

当今太子的长兄,彼时邵王李重润,于一次私密场合的谈话中,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及永泰郡主驸马——继魏王武延基,妄自议论张氏兄弟滥用职权,乱政之事。

许是说至兴起,声音稍大了些,更是直言张氏兄弟二人与武后,曾于后宫之中,内帷间的种种传言,言语上下,是尽对张氏二人的揶揄嘲讽,还有对武后遇人不淑、用人不察的暗中指责。

彼时张氏兄弟自然不在现场,这番话未能第一时间进入他二人耳中,但世间岂有不透风之墙,在私密场合,依然会有口风不严的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