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章 村里最好看的女娃 (第2/2页)

加入书签

没一会儿便帮沈清辫了两个丸子在头顶两侧,用红头绳绑好。

看着妹妹白嫩可爱的小脸,沈策的心都要化了。

人人都说他妹妹是村里最好看的女娃,他也是这么觉得的。

就是妹妹没有花衣裳穿,不然肯定更好看。

沈清爬下炕,穿上自个的小棉鞋。

其实也不是她的,原主如今穿的鞋子都是堂姐沈桃的。

两个哥哥是个男孩,就是比女娃费鞋些,沈桃早年穿过的棉鞋还都好好的,沈进和沈策的却都已经破了。

不过沈桃虽是女孩,鞋子却也都是蓝布头做的,没什么花色。

蓝色染料常见便宜,乡下穷人多穿蓝,家里的红绿布头和彩色绣线,赵氏才舍不得给大房和二房用。

“走吧。”

等她穿好了,沈策牵着她的手便往外走。

方才沈坚喊沈策一起出门砍柴,沈清闹着要一起去,他只好带上妹妹了。

平日他很少让妹妹出门的,并且总拘着妹妹让她多睡觉。

多睡觉才不会感到饿。

妹妹平时可是很听他话的,今儿也不知咋了,竟犯上倔了。

沈坚已经拉了辆带斗板车等在院里了。

沈清好奇看向沈坚。

16岁的小伙身量已经很高了,他浓眉大眼的,就是身子骨有点瘦弱,沉闷的性子使得他看起来有点阴郁的样子。

说起来沈家的男人个头都高,长得也都出众,就老三沈昌长得逊色了点,五官随了赵氏,眼睛有点小,鼻子也有点塌,但沈昌生得白,看着也算斯文白净了。

“阿坚哥,我先带小妹去趟茅房。”沈策跟沈坚打了声招呼。

沈坚也没回话,只点点头。

沈清跟沈策来到后院。

后院的茅房真的是茅房,就是茅草搭的小棚子,她把要看着她上茅房的沈策赶出去,忍着臭味,在茅房蹲了下坑。

现在不方便下,等会她总不能在野外小解吧?

等两人方便好回来,三人便出了门。

沈坚都没问沈清的意见,一把把沈清抱起来放在板车上,他拉着车,沈策则在一旁帮忙推车。

沈清只好就在车上坐着。

村里房屋建得还算密集,二百来套房屋分别建在三片地,每片数十到百户人家不等。

走不了多远就会遇到一两个邻居,虽说邻居多是面黄肌瘦的,但见了面还是要相互打招呼,人情味挺浓的。

沈策要活泼一点,一路都是他在喊人,沈坚和沈清则闷声不吭。

沈清默默地打量着这个村子。

她是看出来了,小小的七里村,呈三分之势。

村里大致分成三片屋群,一片住着四十余户姓沈的,一片住着五十余户姓徐的,另一片则住着百来户外姓人。

别看沈、徐两族户头少,但这两族大户多,族里还有父母在不分家的习惯,哪一族都不比外姓人少。

且两族是七里村的老住民,村里的地多半都是这两族的,从房屋就能看出来,沈、徐两族有不少青砖瓦房,外姓人多是土坯房,明显外姓人处于弱势。

三方看似一村人,实则泾渭分明,尤其沈、徐两族还暗中较着劲,争着村里的主导地位,难怪沈老头总怕丢脸面。

不过要脸好啊,这人就怕不要脸。

沈坚和沈策走得不快,毕竟整天吃不饱饭,谁会卖力给家里干活,没得把身子搞垮了。

好在沈老头还算有点良心,平日也不让赵氏给家里孩子多找活干。

走远一点,沈清就看到大片大片的农田。

实际上她也不知道那还叫不叫农田,入目之处全是荒地。

在原主的记忆中,两年前村里的地还不是这样的。

七里村虽地处北方,可因周边不缺水源,土地还算肥沃,良田亦有不少。

可这两年少雨,不落雪,地里长不出庄稼,绿植也不生长了,才变成了这般荒芜的景象。

“二哥,朝廷为啥不赈灾?”沈清心里装着事,便疑惑问出了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